搞好信访 服务群众

搞好信访 服务群众

近年来,河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中央精神,始终以务求实效为着眼点、以创新实用为着力点、以构建长效机制为支撑点,积极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信访举报工作科学发展之路,推动信访举报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以科学理念指导信访举报工作

融入大局。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利用信访举报身处经济社会发展前沿的优势,自觉把信访举报工作放到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局中去认识和把握,放到反腐倡廉建设总体部署中去谋划和推进,主动融入,准确切入,全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保驾护航。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征地拆迁项目不断增多,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信访问题频频发生,影响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今年年初,河南省集中开展了征地拆迁领域信访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在中央纪委转办106件的基础上,又主动排查出此类问题1156件。经过专项治理,查实率60%,停访息诉率达到80%,促进征地拆迁公平透明,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问题,河南省纪委、监察厅配合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对2006至2010年批地、供地、用地情况进行核查,共清理出批而未征土地18.4万亩,征而未供土地35.9万亩,闲置土地11.2万亩,违规用地3.7万亩,查处了一批腐败案件,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解决土地瓶颈问题作出了贡献。

服务群众。近年来,河南省纪委、监察厅始终把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群众意识、为民意识作为信访举报工作的重要任务,特别强调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先后组织开展“进农户、问党风”、“重回驻村、联系群众”、“万名干部大下访”等活动,深入基层主动服务群众,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新进人员和年轻干部到信访接待窗口挂职锻炼,同时筛选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在机关干部中“挂牌招标”,对问题解决得好的同志记功奖励,使广大干部在与群众接触中拉近距离、增进感情。

着力基层。信访群众多数来自基层,信访问题多数发生在基层,解决问题的出路也在基层。做好信访举报工作,必须重视基层基础,加强基层基础。近年来,河南省纪委、监察厅按照省委“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坚持重心下移,狠抓基层基础,对信访举报工作进行量化、细化,实行县级自查、市级检查、省级抽查,三年一轮进行全省总结表彰,切实发挥基层作用,力求将大量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通过坚持不懈地实行目标管理,基层信访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基础工作不断完善,信访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目前全省80%以上的乡镇实现了“无集体越级访、无重信重访、无信访积案”。

以科学方法助推信访举报工作

畅通有序。在充分发挥来信来访等传统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先后在全省开通了12388举报电话、举报专用网站,建立全省上下联结、左右贯通、反应灵敏、快速高效的信访网上举报系统。同时适应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建立了涉腐信息搜索排查系统,对网络反映的涉及全省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及时搜集摘报、研判处理。制定了群众来访接待“五个统一”的工作标准,即:统一固定接待场所、统一实行挂牌接访、统一规范接访流程、统一推行“双向承诺”、统一明确纪律要求。通过实行“五个统一”,畅通了信访举报渠道,增强了群众的信任感,同时也为持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打下了基础。近年来,全省查办案件工作之所以取得明显成效,信访举报功不可没,从案件线索来源看,50%以上都来源于信访举报。

督办快办。信访问题解决得好,树的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形象;信访问题解决得不好,冷的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心。针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河南省纪委、监察厅不断加大交办督办力度,提高案件的按期办结率、查实率,缩短办案周期,快速回应群众关切。同时,对群众关注、时间紧迫、易查易结的案件,充分发挥直查快办等职能优势,促使问题及时解决。三年来,全省纪检监察信访部门向下级交办案件1.2万余件,直接查办案件5869件,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万余个。

专项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般带有普遍性,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上下结合、统一行动进行专项治理,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政治、法纪和社会效果,也是解决突出问题的有效抓手。工作中,建立健全信访信息汇集分析机制,及时发现和捕捉群众反映强烈和矛盾集中的问题,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去年,通过信访分析发现,河南群众赴省进京越级访当中,涉及农村问题的占73.2%,此类问题中涉财问题占88.7%。据此,省纪委常委会果断决策,向省委提出意见建议,在全省深入开展农村涉财信访举报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共排查出2009以来农村涉财信访举报问题1138件,查实1011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41人,收缴违纪资金1857万元,发还给群众1455万元。通过专项治理,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保障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在信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还先后集中开展了全省农村低保问题、保障房分配问题、煤炭领域腐败问题和新农合问题专项治理,实际效果明显,社会反响良好。

以科学机制保障信访举报工作

建立机制。结合实际,河南省纪委、监察厅出台了基层信访苗头排查化解、群众来访接待“双向承诺”、领导干部接访带案下访、疑难信访问题“三级会审”终审、河南群众赴京访问题快速处置化解等五项工作机制。这五项机制遵从了信访举报工作的内在规律,涵盖了信访举报工作全过程,形成了层层相联、环环相扣、逐级化解、相互促进的制度体系,主要功效是引导群众逐级有序上访,倒逼基层层层负责、解决实际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最大限度地减少越级访、集体访,对有效解决信访问题、依法规范信访秩序、推动信访举报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强化责任。落实五项机制任务涉及部门、人员较多,河南省纪委、监察厅坚持细化责任分解,按照项目化管理理念,对项目实行台账管理,明确每个项目的负责领导、责任人、工作目标和办理期限,切实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推动信访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对落实五项机制实行责任倒查和问责,对信访苗头未及时排查化解的、信访问题未及时受理解决或因解决不到位,导致小问题酿成大事故、小纠纷引发大事端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真正做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今年以来,通过督导检查,全省共主动排查出信访苗头4800多个,已化解4260个;签订双向承诺书1880份,承诺的信访问题按期办结1236起;领导干部带案下访791件,已经查结604件,查实率83%,群众满意率98%。

系统配套。在实际工作中,既注重总结提炼规律性的认识,又注意发现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不断细化完善五项机制,增强了制度的执行力和生命力,进一步发挥其整体效应。省纪委及时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信访举报工作五项机制的通知》,有针对性地解决五项机制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了工作的可操作性,防止工作出现偏差,确保五项机制健康推进。同时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五项机制的认知水平,自觉运用五项机制,依法有序上访,依法有序解决信访问题;加强对五项机制的跟踪研究,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着力增强信访举报工作的灵敏性、协调性、规范性、有效性,持续提升信访举报工作科学化水平。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