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仕春:无腿英雄

杨仕春:无腿英雄

华东某地,南京军区某师新兵训练场。

“野战环境下断肢的包扎步骤是……”一名班长手执止血带示范给面前的10名新兵。

“现代战争好像都是用直升机救援。”新兵低语。

一名上校军医挎着药箱巡诊至此。

“让我来示范!”上校军医叫停训练,躺下,屈膝,挽起裤腿,卸下两条假肢,熟练地完成包扎示范。

全部是假肢?!

新兵们愕然。

“他就是我们师的无腿英雄!”一个老兵告诉10名新兵——

杨仕春!

“没有了双腿,但我绝对不能倒下”

1985年1月15日,南方边境某战场。

侦察排长杨仕春带领3名战士实施侦察任务。突然,敌方一发炮弹在前方爆炸,当他快速标定坐标时,又一发炮弹在身边炸响。

硝烟散尽,杨仕春才发现,自己左小腿被炸飞,右小腿只剩一点皮肉连着——他迅速掏出止血带包扎双腿,顽强地向后方指挥所报告情况,但仍因失血过多而昏死过去。

在战友的全力救助下,杨仕春被抢救回来,但年仅24岁的他却将双腿永远留在了战场上。

“没有了双腿,但我绝对不能倒下。” 

伤残后的杨仕春要过的第一道坎,就是重新站立和行走。

1985年9月,杨仕春第一次穿上了假肢。

残肢末端刚刚长出的嫩皮薄肉,甫一触及崭新的假肢,剧痛即似电流般瞬间直冲脑门,杨仕春狠狠地摔在地上。

许久,脸色煞白的他缓缓爬起,咬牙对护士说:“再来一次!”

这一次,借着护士的扶助,60多公斤重的杨仕春摇摇晃晃地站直了,残肢渗出的血水染红裤管,豆大的汗珠滑过脸颊。

是年秋,杨仕春拄着双拐开始学步。“脸都痛得变了形,身子痛得直打颤。”虽然每次只能挪动十几厘米,杨仕春都兴奋不已。

几天后,残肢末端被磨破溃烂,医生每天用镊子夹着纱布塞到杨仕春化脓的伤口擦拭脓血。

“他每次都紧咬衣角,强忍着撕心裂肺的疼痛。”妻子艾丽每次在一旁都闭着眼睛,“实在不忍心看。”

9个月后,杨仕春扔掉了一只拐杖;13个月后,他把拐杖换成了手杖;25个月后,他甩掉手杖,可以用假肢缓慢地行走。

学会走路后,杨仕春又决定学骑自行车。

由于假肢不灵便,杨仕春开始时经常踩空,摔下来后重重砸在地上,假肢也甩出好远。

一次,杨仕春骑车下坡时,刹车弹簧突然绷断,车子直直冲向坡下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

情急之中,杨仕春拼尽全力,硬是把假肢塞进正在飞速转动的车轮,结果车子被强行停住,人却被甩了出去——脱落的右假肢被车轮扭得变了形,腿的残端被生生撕开,鲜血直流。

伤残后遗症也经常折磨着杨仕春,他身上至今还残留着20多块弹片,一到阴雨天,伤处又痛又痒。

由于断肢末端的骨头每年都在增生,抵在钢制的假肢上,杨仕春每走一步都疼痛难忍,必须隔几年做一次手术,把增生的骨刺锯掉。

“双腿残废了,但精神不能残废。”杨仕春知道,相比残肢的疼痛,自己更需要的,“是顽强地站立”。

“我身上流淌着战友的血,我要把它们还给需要的人”

伤愈之初,家乡政府为杨仕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岗位和优厚的待遇。

“我身上流淌着战友的血,我要把它们还给需要的人。”经历了生死一瞬的考验,杨仕春选择了留下,并决定学习中医。

几载寒暑,数度春秋。杨仕春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中医学习,仅在浙江中医学院的两年时间里,他就完成了12门专业课程,写下50余万字的医案笔记,收集整理了400多个单方。

1995年底,杨仕春取得大专学历,拿到医师资格证,从身着迷彩的侦察排长变成了接诊看病的白衣军医。

“来到师医院报到那天,我对着军旗庄重地敬了个礼——战友们,我回来了!”杨仕春至今仍十分激动。

师医院驻地在城乡接合部,向杨仕春求医的患者不少是外来民工和生活困难的群众。

80多岁的葛春花,左肋疼痛经常影响睡眠,经人介绍后,辗转找到杨仕春。

认真研究了临床症状后,杨仕春诊断葛春花患有肋软骨炎,便开了几片“消炎痛”。

一毛八?葛春花拿药付款时,不敢相信这个数字。

两天后,疼痛基本消失的葛春花,专门求取了一个“平安符”送到杨仕春手里。

2004年4月,女青年张桂英因失恋服用安眠药,经抢救脱离危险。苏醒后,情绪仍激动的她狠狠地推了一下正来巡诊的杨仕春。杨仕春一个踉跄倒在地上,假肢一下摔了出来。

张桂英尖叫一声,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

杨仕春默默地捡起假肢,缓缓装上。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杨仕春讲着自己的经历,慢慢帮她解开了心结。

后来,张桂英结婚时,专门给杨仕春寄来一个邮包——两包喜糖,还有一张洋溢着幸福的婚纱照。

近年来,医术高超、医风正派的杨仕春在驻地小有名气,一些地方私人诊所多次向他发出有偿坐诊的邀请。

2007年10月,一家诊所的老板通过关系找到杨仕春:“只要每周坐诊2到3个半天,每年给你10万元!”

“我穿着这身军装,哪能被钱牵着走。”杨仕春毫不犹豫地拒绝。

“无腿的杨军医,真硬气!”诊所老板慨叹。

“生死关都闯过来了,一切艰难还算得了什么”

没有了双腿,日常生活成为杨仕春最大的负担。

刚结婚不久时,由于家里没有卫生间,公厕离家远并且都是蹲位,杨仕春就用旧方凳改做了一个简易坐便器。

一个雨天,公厕地面变得湿滑,坐便器从蹲位上滑了出去,杨仕春摔倒在便池里,挣扎了好久也爬不起来。

“我冒着大雨冲进男厕所,把满身粪便的老杨拖了出来。”艾丽急忙回家提来热水,在厕所里给丈夫冲洗。

“那一刻,我俩号啕大哭,已分不清彼此脸上流的是泪水还是雨水。”艾丽几度哽咽。怀着对英雄的崇敬,艾丽选择了嫁给杨仕春,虽然她明白,这一生不知有多少苦要吃,“但老杨需要我”。

坚强的杨仕春不愿拖累妻子,生活渐渐基本实现自理,甚至能脱下假肢、跪坐在木板上,帮妻子洗衣服。

“生死关都闯过来了,一切艰难还算得了什么!”但杨仕春坦承,自己仍对家人心存愧疚。

帅气俊朗的大儿子杨昆,喜欢留偏分发型。杨仕春知道,那是爱美的儿子为了遮挡头上的一个小凹坑。

那年夏天,家中只有杨仕春照看孩子。刚满3岁的小杨昆在玩耍时,不小心从二楼摔了下去,头部右侧被摔得凹了进去,当场昏迷。

杨仕春大喊救人,邻居急忙抱起小杨昆往医院送。行动不便的杨仕春摇着残疾车紧跟在后面。

“除了头上留了个小凹坑,并没有后遗症。”杨仕春内心感到庆幸。

1993年3月,杨仕春为报考中医学院而紧张复习时,突然咳嗽不止,直到吐血才到医院检查——诊断结果竟为严重的肺结核。

怎么现在才来!?不要命啦?!医生又是惊讶又是责怪。一旁的艾丽眼泪夺眶而出——她知道,丈夫是营养跟不上才导致身体虚弱的。

治疗肺结核需要增加营养,一个邻居送了一只鸡给杨仕春补身子。艾丽把鸡炖好后,杨仕春却执意不肯吃:“两个孩子都在长身体,更需要营养。”

走出病房,艾丽蹲在医院门口的大树下,放声大哭。

是年5月,杨仕春以全省第三名的成绩考上浙江中医学院,而体重,只剩下不到50公斤。

作为父亲,杨仕春为两个儿子感到骄傲——大儿子穿上了警服,小儿子穿上了军装。而杨仕春的父亲,也曾参加抗美援朝、荣立过二等战功。

“一家三代都穿上了军装。”从军32年的一等功臣杨仕春,平静而自豪。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