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任制助力破除官本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董克用指出,不同类型公务员的职业生涯不一样,当前我国是以行政职务替代本义上的职业化,好像不带“长”字就没进步。这既有观念上的问题,也有机制上的问题,需要深化改革加以完善。
专家表示,聘任制公务员的出现对官本位意识是一次有力的冲击。一方面,聘任制公务员在政府机关工作,却与升迁无涉,只凭专业技术知识吃饭,这会对官场文化起到消解作用;另一方面,他们置身官场却不用应付那些复杂的人与事,也有助于避免无谓的政治游戏造成智慧浪费,提升行政和服务效率。
“聘任制要求公务员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工作上,而不是在职务的升迁上,这对于从机制上破除官本位有重要意义。”国家行政学院领导人员考试测评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旭涛教授认为,聘任制公务员本身就为适应特定的岗位需求、完成特定的工作而产生,工资待遇可以按照市场化的标准来制定,但让他们担任领导职务并不合适。在这种制度设计下,官本位的思想自然就淡化了。
张敏认为,机关招聘到合格的人员后,要与被招聘人签订书面的聘任合同,这在程序上也打破了官本位的思想。聘任合同既要规定职位及其职责要求,也要规定工资福利保险待遇,强化了公务员管理中的权责关系,既有利于公务员对职位所承载的工作职责和公权力负责,又可以提高公务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对于打破官本位、规范行政权力、提高行政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合同是市场化思想的产物,在市场的环境中,官位级别是没有用的。”刘旭涛认为,市场观念的发展也有助于消解官本位的思想观念。
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
“如果还用委任制的管理方式来管理聘任制公务员,那是一种倒退!”刘旭涛表示,聘任制公务员的作用还在于带来“鲶鱼效应”,激发整个公务员队伍的活力,其管理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合同的作用,让他们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
上海市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行政研究室主任石凯认为,在聘任制下,政府根据岗位需求聘用人才,提供相应的待遇。当应聘者能胜任岗位需求并且愿意接受相应待遇时,双方才能达成一致、订立合同。当应聘公务员在岗位上工作了一定时间,能力得到提升后,他可能再次将目光投向市场,寻求更合适的职务,而不是把目光仅仅投向政府内部,寻求晋升。
“如果他在政府的岗位上能干得好,也自然能得到市场的认可。”石凯说,“让人才流动起来,对政府是好事,对个人也是好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