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群众观点,改进作风。在他的主持下,中央政治局提出了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提出要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八项规定”要求,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语重心长地说: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奢靡之风”。这些思想和论断对于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观点、改进工作作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坚持群众观点,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中。要在行动中真正做到坚持群众观点,就必须抓住三点:一要关心群众利益,二要尊重群众实践,三要学习群众智慧。
要切实关心群众的利益。群众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谋利益,造福于人民,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追求。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想想困难群众和贫困地区,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所难之事,少做一些摆花架子的虚而不实之事,不做劳民伤财之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倡艰苦奋斗,反对不务实事、骄奢淫逸、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严惩贪污腐败、蜕化变质等严重背离和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群众利益之上,更不能把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当作牟取一己私利的工具。
要自觉尊重群众的实践。群众的实践是我们党的事业的基础,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包括党的事业发展的社会动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要从群众的实践中来,到群众的实践中去。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深入群众实践,沉下去做调查研究,与群众打成一片,建立与群众的血肉关系。要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要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和培养与劳动人民的感情。反对脱离群众实践、疏远劳动人民的高高在上的言行。脱离群众实践,必然会导致官僚主义。
要虚心学习群众的智慧。群众是党员干部的先生,党员干部是群众的学生。“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产生了丰富的思想智慧,形成了民间“智库”。党员干部应该注意虚心向群众学习,善于广为纳谏,以提升自己的认识,改进自己的工作。在领导方法、工作方法上要注意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减少失误。自以为是,搞一言堂,独断专行,都是忽视甚至鄙视群众的表现,是官僚主义的表现。
总之,只有群众观念加强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密切了,真正做到关心群众利益、尊重群众实践、学习群众智慧,才有可能逐渐消除“四风”而从根本上改进作风,才有可能逐渐消除贪污腐败而从根本上净化政治生态。(郝立新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