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芬:地下工程巾帼兵

袁芬:地下工程巾帼兵

身披“全国五一巾帼奖”绶带,站在台上领奖,袁芬略带羞涩。很难想象,眼前这个文秀的年青女子,经常在建筑工地里,与工人一起摸爬滚打,而且一待就是数月。

她,就是上海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研究所总工程师、副所长袁芬。万丈高楼平地起,袁芬的工作却是地底下看不见的“基础”。为了打好这个坚实的“基础”,她已全身心投入了15年。

“我能吃苦”

1996年,袁芬从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硕士毕业,来到上海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应聘。公司人事干部看着这个纤瘦、柔弱的小姑娘,忍不住提醒她说:我们这里很艰苦的。但是,袁芬莞尔一笑:“不要小看我,我挺能吃苦的。”

很快,袁芬就用行动证实了自己的话。

1997年春,袁芬承担了珠海电厂循环水泵房基坑围护设计任务,她主动要求进驻工地。这时,她新婚才一个多月。

珠海电厂工程附近荒无人烟,自然条件艰苦,施工条件也不理想。袁芬提出了“明挖正做”的思路,巧妙地将一个深基坑在深度上分解为两个中浅深度的基坑,既解决了块石问题又降低了工程的风险与难度。这6个月里,袁芬是工地上满场转的惟一女性,所有人都不禁对她刮目相看。

“我要创新”

虽然做的是基础设计,但基础的功用可能完全不同,可能是地铁或地下车站,也可能是超高层或桥梁的地基,“所以我们搞设计的,要根据实际不断创新。”

2004年,“世博园区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技术研究”被列入国家863计划。袁芬和她的同伴们成功中标。

当时日本同行拥有类似的技术,但开价极高,袁芬他们决定“自己搞”,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历经3年的不断摸索,我国首例远程遥控现代气压沉箱工程终于在世博配套工程——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上成功应用。

这一工程是在地面上做好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无盖“大箱子”,“箱子”底部有3米高的气压工作室,经地面人员遥控,“箱子”自己一边挖土一边平稳下沉。这一施工方式,不仅保证了基坑质量的稳定,将对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而且还比地下连续墙围护明挖方案节省了1013.6万元。袁芬他们创新的这项技术,超过了日本的同类技术,获得了上海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创新,让袁芬和她的团队成效显著,仅2009年一年,他们就申请专利11项,占历年专利总数的40%。

“我很幸运”

在基础设计建设领域,袁芬的成绩卓著,并获得了诸多荣誉: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个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然而,面对荣誉,她总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因为身边有共同钻研的团队,背后是绝对支持的亲人。

“15年来,我十分感谢我的团队给我的支持。”说起自己的工作环境,袁芬满怀感恩之心。袁芬告诉记者,近10年,他们这个团队申请发明专利28项,多项技术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说起家人的支持,袁芬更是感慨万分。

2001年,基础公司承接了上海银行大厦桩基础与地下连续墙工程,24小时连轴施工。半夜1点左右,一直联系不上妻子的丈夫实在放心不下,就骑着自行车直奔工地。在灯火通明的工地上,丈夫看到了妻子瘦弱而忙碌的背影,没有打扰。天亮时分,袁芬下班回家,推开家门,发现丈夫和衣靠在沙发上,睡着了。

在工地上风里来雨里去,家也顾不上,但袁芬对自己的工作依然充满热爱。她觉得自己很幸运,赶上了我国建设发展的好时光,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大干一场。

生逢其时,就得全力付出。在基础设计建设领域,袁芬从未停步。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