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毅说,值得注意的是,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物需要在120摄氏度加热10分钟后才能被消灭,而家庭在冲泡奶粉的时候往往使用的都是温水,起不到相应的杀菌作用。
新西兰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将影响新西兰乳品业的声誉,沉重打击新西兰乳制品业。
冷静看待洋品牌
长期以来,新西兰以“百分百纯净”的品牌在海外推广新西兰产品,尤其是其乳制品。此次污染事件的发生无疑给信奉“洋奶粉”的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洋奶粉”“百分百纯净”的神话被打破。这也再次表明,食品安全问题中外皆有,客观看待,冷静应对,方乃理性之举。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跨国乳业巨头在“受污”问题上今年已是“二进宫”。今年1月,该公司生产的奶粉就曾被检测出含有微量双氰胺。而涉事公司拖延公布检测结果,让问题一再延误,不断扩散蔓延。
有不少中国网民表示,肉毒杆菌是连饱受诟病的国产奶粉都没检出过的致命病菌,而恰恰在大家无比信任的洋奶粉中发现了,很让人震惊。奶粉安全看来以后不能以国产、进口来划分质量了。
(图片:消费者应冷静客观对待洋品牌。)
朱毅指出,国外的乳品质量并非铁板钉钉,消费者盲目迷信国外品牌的心态亟待改变。消费者应该建立更为科学的消费观,科学合理地选择婴幼儿食品。
上海大学教授顾骏认为,“洋奶粉”跌下“神坛”的事实警示中国的乳制品企业,更需要潜下心来重建信心体系,同时通过透明化生产过程等手段向国人证明自己产品的品质,增强高端消费市场竞争力,加大对进口奶粉的替代力度。
食品安全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味迷信“洋食品”并非明智之举。“洋食品”不一定都是极品,“国产货”也并非都是次品。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威胁、食品安全问题不断突破国界的当下,不应该对“洋食品”过度迷信。对待“洋货”与“国货”应本着一视同仁的态度,理性客观看待。(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