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看到,要把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决非易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活动和价值取向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诉求多样化日趋明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空前增大。多样多变的思想文化和多元的社会利益,既使人们的思想极大解放、社会活力竞相迸发,同时也使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难度空前增大。新的形势要求我们不断探索走群众路线的新形式新方法,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毋庸置疑,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听群众说心里话,问寒问暖的联系群众方式,在今天仍然是我们走群众路线、掌握社情民意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但同时也要看到,在社会群体、行业分工、工作岗位日益多样化的今天,要全面了解各社会群体的利益需求,就必须在搞好实地走访的基础上,积极创造联系群众的新方式、新方法,特别要拓宽和疏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防止民意堵塞。比如,当今时代,信息网络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应注意通过网络了解社会矛盾焦点、群众苦乐和民心民意。新形势下走好群众路线,要体现信息时代的特点和要求,积极打造网上沟通平台,掌握矛盾问题的真实状况,使网络成为为民服务的助推器。要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广泛听取不同方面、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诉求,积极协调各阶层群众利益,努力使改革向着发展成果和机会由人民共享的方向前进,把全体人民团结成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有了这种新型的群众路线,就能够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三、走好群众路线,才能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解决好民族复兴的时代课题
当代中国面临的最重大时代课题,就是如何从大国向强国跨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让全体人民幸福。无论国际形势有多么复杂,外来压力有多么巨大,只要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再大的压力也能顶住,再大的困难也能化解,再大的风浪也能“稳坐钓鱼船”。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科学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既要有面向世界的战略眼光,也要有面向群众的大众情怀,坚持把基本立足点放在我国基本国情上,把重点放在通过坚持群众路线办好自己的事情、解决自己的问题上。当前,从国内看,解决好向强国跨越的时代课题,就是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比如,如何冲破利益固化藩篱、遏制权力腐败;如何处理好贫富差距拉大、食品安全隐患、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人民群众强烈不满的问题,老祖宗的本本里没有现成答案,西方那一套又“水土不服”,唯一的办法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新思路新举措。这种结合,不仅需要理论创新,更需要走群众路线,以实践创新来落实。作为根本工作方法,党的群众路线与认识路线是高度统一的,“群众—领导—群众”同“实践—认识—实践”这两个公式是完全一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也是发现真理修正错误的过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党就能通过正确的认识路线掌握新形势下改革发展的特点规律,找到破解时代课题的金钥匙,从而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同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解决时代课题的智慧就蕴藏在人民群众的朴素思想之中,需要我们党通过坚持和创新党的群众路线去发掘。只有自觉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群众为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调研、座谈、咨询、听证等形式深入了解民情,与群众一起研究解决矛盾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卓越智慧集中起来,吸纳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之中,才能有效解决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在很多情况下,破解时代课题的最大障碍,在于没有真正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勇气。我们既要把群众路线作为唯一正确的认识路线加以运用,也要把群众路线上升到党的生命线高度,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要求出发,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主监督的体制机制,让民主监督的阳光照进国家政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民主监督的威力,促使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可以预见,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就一定能变为现实,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在神州大地实现。
(本文转自《求是》杂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