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善于利用现代媒体和信息化工具管理、教育、服务党员群众是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党的建设工作的必然方向。重庆市荣昌县深入推进远程教育网络覆盖,积极扩展远程教育平台功能,努力将远程教育构建成为党员群众学习园、留守儿童亲情园、群众文化活动园和创业人士致富园,搭建服务党员群众“无缝”网络。
一、背景与起因
重庆市于2008年全面推开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荣昌县按照上级要求,积极落实站点建设任务,于2009年在全县150个村(社区)均设立了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形成远程教育站点全覆盖。每个终端站点都配有1-2名管理员,负责远程教育日常工作的开展。虽然远教终端站点建立起来了,也有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全县远教活动却很难开展。一些党员群众因不了解远程教育有何作用,不愿到站点参加学习活动;一些参加过几次学习的党员群众认为学习活动单调枯燥,逐渐失去了兴趣;加之基层信息化水平低,多数留守在基层的人群缺乏对电脑、网络知识的基本了解,虽然每次开展电教集中学习活动基层干部都精心准备,但真正每次都前来学习的却寥寥无几,花费大量财力购买来的远程教育设备成为了服务中心的“摆设品”。为解决远程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突破远教工作重点难点,通过大量摸底调研和总结思考,制定了可行的工作开展方案,并积极创新工作思路,通过试点逐渐总结出远程教育“为农四园”工作法,逐渐形成独特的远程教育服务网络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做法与经过
以“分类培训,注重实效”为重点,以“丰富远教形式,提升远教吸引力”突破口,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远教活动,围绕“为农四园”建设,通过提高党员群众和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促进基层经济发展等方式,有力促进了基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是打造“学习园”,着力提高党员群众素质。部分基层党员群众法律意识淡薄,遇事不讲道理,常常因为一些小事情发生争执,小则邻里矛盾激化,大则上访闹事。针对这种情况,各站点管理员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升基层党员群众综合素质。一是营造学习氛围。利用会议、培训、公开栏等方式,大力宣传远程教育学习的重要意义。将远程教育工作要点印制成宣传资料,向广大党员群众进行发放,营造远程教育学习氛围,明确学习目的及意义。二是制定严格的学习制度。每个站点根据实际情况,将每月两个工作日定为远程教育集中学习日。学习日期和学习内容,通过喇叭、村务公开中的“远程教育公示栏”等方式进行公布告知。三是精心准备播放内容。站点管理员每期精心挑选政策理论、法律法规、道德教育、科学技术等学习内容,对党员群众进行集中式教育。除了系统内部的片源外,管理员还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对片源的丰富性进行补充。四是严格奖惩逗硬。每次前来参加集中学习的党员,均实行签到制,观看完毕后要撰写心得体会。基层党组织将出勤率和学习效果作为党员年终评先评优的考核内容。全县通过远程教育监控系统,对各站点的播放时间和播放内容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学习活动落到实处。通过干部带动、制度促动,监管推动,实现了党员干部参与远程教育学习培训的全覆盖。除集中学习外,终端站点还实行无休息日、全天侯值班制度,党员群众可根据个人需求、时间安排,随到随学。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受到了党员群众的肯定。
二是打造“快乐园”,精心呵护留守儿童成长。全县共有常住人口83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7万。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导致了众多儿童留守在家。爷爷奶奶只管温饱,不重教育管理,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和情感上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为营造留守儿童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在各终端站点建立拓展式站点。拓展式站点不仅拥有常规性的远教硬件,还配有十台以上电脑、1台投影仪、1套专业影像、1批儿童读物和体育设施等,设施完备,阵地规范。在此基础上,各站点均成立了“留守儿童快乐家园”。站点管理员利用留守儿不上课的教育空白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一是开展电脑知识培训。大力普及留守儿童电脑基础知识,提高留守儿童电脑操作技能,缩小了城乡儿童在电脑技术方面的差距,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参与培训的留守儿童均能熟练掌握电脑操作,效果明显。二是开通“亲情视频”。依托远程教育站点硬件设备,为留守儿童开通“亲情视频”,每月全天候开放亲情聊天室,为留守儿童和外出父母架起亲情沟通的桥梁。聊天室经常都能看见“对着屏幕喊妈妈”的温情场面。三是开展素质教育,通过开设《弟子规》教育,体育活动,让留守儿童学做人,强体魄。四是开展文化教育。通过播放优秀儿童电影,开展唱读讲传等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丰富课余生活。五是开展温暖关爱活动。各站点每月都会组织近期过生日的留守儿童开展集体生日,请他们吃蛋糕,给他们发放生日礼物,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组织的关怀。此外,在儿童节、中秋节等节日,各站点还会组织留守儿童及家长,开展慰问活动,发放文具用品、衣服鞋帽、蛋糕月饼等物品,深化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