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扎根基层汲取营养 情系青年真诚问需(2)

[中国青年报]扎根基层汲取营养 情系青年真诚问需(2)

——共青团深入开展“走进青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大宣传大调研活动纪实

核心提示:青年的奋斗与期盼,基层的实干与创造,让下去调研的团干部内心澎湃,燃起使命、责任、攻坚、奉献、创新之火,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强调:“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大宣传大调研,就是要推动团的领导机关干部走出机关大楼,走进青年之中,把青年群众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并在调研过程中增进与青年的感情,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学实招、挖经验、探规律:深入发掘基层团组织的生动创造和鲜活经验

基层团组织身处实践一线和青年之中,最先捕捉到时代和青年的变化,最能检验全团工作理念举措的成效。各调研组围绕基层团建、引导服务青年等重点课题深入走访、追问解剖,将基层创造的一个个有特色、有实效的成果收入囊中,为谋划和推动全团工作积累经验。

作为务工青年聚集的非公企业是近年来团建的重中之重,而非公企业建团的关键在于取得企业主对团组织的理解和信任。在四川峨眉山市勇程钢化玻璃厂,团中央调研组被一面足有3平方米大、有着团旗团徽标识的玻璃陈列品所吸引,原本半小时的走访行程安排,“刨根问底”了两个多小时,直至中午。团峨眉山市委在抓非公企业团建中从“身边人、受益人”做起,争取获得过五四奖章、杰出青年等团的荣誉的非公企业主的支持,在其负责的企业建立共青团就业见习基地,进而建立团组织;同时把服务青年创业与抓团建有机结合,积极帮助创业青年孵化创业项目,这些在最艰难的创业起步期得到过共青团帮助的企业主,待创业成功、企业走上正轨后,十分支持团建和团的工作,勇程钢化玻璃厂就是如此。

在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的当今,团组织吸引凝聚广大青年,需要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让青年看得见、找得到、想得起。团四川乐山市委提高共青团社会影响力的做法,让团中央调研组备感振奋。该市在“留守学生之家”等所有团的工作品牌、活动场所都醒目地加入团旗、团徽等标识,让青少年鲜明地感受到党团组织的存在和关爱。他们还在市中心的太平洋影城设立“共青团周末剧场”,开辟出一块共青团宣传栏,推出青年观影卡,让团旗、团徽在青年最集中的地方闪耀。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团的工作主线,而对“中心、大局”的理解不能口号化、抽象化,基层团组织要善于紧密结合当地党政工作重点任务和青年实际谋划工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的大巴扎西域金泉餐饮公司是一家少数民族私营企业,有分属5个民族的几十名青年职工,该企业团组织通过开展学习汉语、读书交流和帮助困难职工家庭等活动,有效增强了青年职工的归属感,提升了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经营业绩。团中央调研组认真总结这个“企业发展与职工教育”的典范经验,建议当地团组织在更多企业推广,为促进民族团结、繁荣稳定作贡献。

    摸困难、查问题、问需求:积极找准共青团面临的新情况和发展路子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把青年和共青团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看清楚、分析透,共青团才能始终跟上时代脚步、把准青年脉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的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两大战略性课题,各调研组认真查找团的工作薄弱环节,真诚倾听基层和青年所需所盼,深入思考推进共青团事业的发展路子。

在与各级党政领导、团组织负责人坦诚沟通中,在随机考察、抽样走访中,各调研组认识到并记录下一个个工作差距:近年来全团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成效很大,但组织薄弱、活力不足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不少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开展思想引导工作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不注重在团的各项工作活动中融入思想性;团员的模范意识不强,团员与非团员看不出来;基层团干部、特别是在乡镇街道组织格局创新中进入共青团的兼职团干和非公企业团干部不懂团务、不善于设计活动载体;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充斥的负面信息对青年心理影响极大……

在走进青年、与青年深度交流中,青年的需求也浮出水面:有的中学生说,老师在初一时支持我们参加团的活动,可到了初二、初三就不赞成,总想让我们做功课的时间最大化,咱们能不能规定所有的学校每周必须有一节团的活动课;有的农村青年说,其实现在谁家都能凑出个三五万元作为创业起步资金,但最困惑的是不知道选什么项目、不懂技术,团组织要多搞培训;有的进城务工青年说,现在每天打工挣钱也不少,甚至比大学生还多,但毕竟是靠体力的“青春饭”,不知道明天在哪里,我们能有职业发展规划吗……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