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4日,周口市又首次推出“电视问政”栏目--《民生面对面》。该栏目把市纪委监察局集中梳理汇总的群众反映较多的10个突出问题,作为节目选题,定期邀请市直各责任单位“一把手”走进直播间,“面对面”接受现场“群众考官”问询。对单位负责人提出的整改意见和承诺,市纪委监察局要求限时办结;对已经办结的,实施跟踪回访,公开晾晒,群众评议;对受条件制约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说明原因,争取群众理解支持。节目开办以来,共收集调查问卷2000余份,市纪委监察局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条分缕析,逐项分解到各个责任单位,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同时市电视台其他频道还开设了“公仆与市民”、“乡村便民服务社”和“民生报道”栏目,定期对全市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一一反馈。
该市着力把握信访工作新形势,创新信访载体,广开诉求渠道,搭建举报平台,如设立免费举报信箱和纪委书记邮箱,开通周口门户网站“民生论坛”和《周口纪检监察网》举报网站,在《中华龙都网》开设“纪检在线”栏目,通过周口市及各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公布了各市直、县直单位部门的工作职责、办事程序、有关政策和监督电话,方便网民监督。搭建网络投诉监督平台,通过电子监察和网民投诉,每天收集网上举报信息,筛选整理后呈送相关部门,并于当天以电子邮件形式回复举报人。建立科学的投诉事件快速查处、及时反馈机制,对网民的诉求第一时间给予回应,对立案和查处情况进行动态公布和跟踪报道,并对不实投诉,实事求是跟帖解释、澄清和纠正。去年以来,该市先后解决“办理结婚证多收费”、“网吧赌博”等50余起网民反映事件,及时回应了群众所愿所诉。
顺民意,变“怨气”为“正气”
倾听群众呼声,顺应群众意愿,从民意出发,以民心为取向,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周口市纪委监察局衡量信访办理结果的“标尺”,不断创新信访工作思路,破疑解难,快查快办,消解群众的“怨气”,营造社会的“正气”。并通过建立信访考评体系,破解信访疑难问题,直查快办举报案件,切实做到民愿为出发点,民意为立足点,民心为落脚点。
为此,该市纪委监察局构建科学的信访考评体系,在考评制度上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扩大群众参与度,让群众代表评议信访问题处理情况,以群众满意度衡量信访工作。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责任下移”,实施无疏漏、无空档,纵到底、横到边的排查,在实践中创新开展了“信访调解”工作,拓展纠纷调处职能,确保信访问题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顺应民心民意。
同时针对信访案件坚持“查办前提要求,查办中勤指导,查结后严把关”的原则,从“八不放过”入手,重点抓好结案审核,即压案不查的不放过、久拖不结的不放过、问题未查清的不放过、证据材料不充分的不放过、定性不准确的不放过、处理不恰当的不放过、查结后不答复举报人的不放过、案件查结出现重复访的不放过,确保优质高效。
大力推广“阳光信访”,实行政策法规、接访领导、受理程序、办理过程、处理结果、信访反馈“六公开”,对比较复杂的疑难信访问题,采取请群众参与、让群众知情,请群众听证、让群众说话,请群众监督、让群众检验,请群众评价、让群众满意的“四请四让”方法,增加信访透明度,提高信访工作质量和效率。近三年来,通过公开办理方式成功化解疑难信访案件120起,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35.2万件,调解纠纷17.6万起,解决问题2210个。让调查在“阳光”下运行,信访举报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