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独立”之路何去何从?(4)

独立学院:“独立”之路何去何从?(4)

8ca982435204139699a709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院长表示,学院下一步的发展是要更好地依托南开大学的优势。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独立学院名单(截止2013年6月19日)显示,目前国内共有292所独立学院。这其中真正通过转设为民办本科高校的独立学院只是少数,更多的独立学院选择不变身,继续作为独立学院办学。

“在老百姓心目中,民办独立学院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如果去掉‘中山大学’四个字,可能人家一下还真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一所学校。”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党委书记陈腾华的担忧极具代表性。

母体学校对独立学院的意义不言而喻。长期以来,独立学院依靠母体的办学力量和教学管理维持着不错的办学境况。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院长杨清海坦陈:“南开大学对我们不可或缺,不转设可以充分利用母体学校的品牌和资源优势。滨海学院下一步的发展不是脱离母体,而是如何更好地依托南开大学的优势。”

广东某独立学院董事长则道出了另一番心声:“独立学院体制已经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候了。”他认为,母体学校出师、出管理经验,私人或公司出钱,促成了早期独立学院的诞生,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学校需争取更多办学自主权,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并不“独立”,往往会受到限制,转型是必然的。

“是否要独立,不是谁都可以说了算,要遵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充分考虑母体学校和投资方两方面的态度,还要充分听取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意见”,一位在二线城市独立学院的工作人员表示,多方意见共同决定着独立学院推进“独立”的进程,这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借助母体品牌 孵化一流私立大学

显然,独立学院的“独立”之路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当真正的“独立”大潮来临时,也就意味着独立学院将面临大浪淘沙的境地。

“独立,对独立学院的发展来说,是个好事。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在教育界同样适用。”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认为,一些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不是根据学校条件从实际需求出发,而是为了谋求最大的利润,什么专业热开什么,盲目跟风,没有特色;还有些独立学院只考虑如何低成本迅速地得到高回报,因此多用些退休教师和在读研究生,不注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样的学院自然要被淘汰。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潘懋元认为,既然独立学院已经获得了若干政策优惠和公办母体学校的支持,独立学院的起点就应该是高而不是低,不应只是招收三本考生,以高学费来补偿分数。独立学院的发展应该从开始就能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其发展目标应当是,充分利用已获得的种种优势并借助母体品牌来逐渐孵化、创建出自己的品牌,从而最终发展成为高质量的一流私立大学。(光明网记者 周青)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刘迪、王晓玲、杨洋等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