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问题是民主政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掌握国家权力的执政党代表谁的利益、为了谁的利益、保障谁的利益,可以鉴别出民主的真伪。由于坚持群众路线,党领导国家所制定的一切法律和政策,都是努力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化。而西方执政党来源于特定利益集团,代表和服务于特定利益集团。他们的政策不是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出发,而是各个资本垄断集团博弈的结果。我们说,中国的执政党忠诚地为老百姓谋利益,使民主更真实。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之所以坚强有力、之所以不可战胜,关键就在于党坚持了群众路线,同人民群众结成了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无数事实说明,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与密切联系群众分不开的,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群众路线的历史。
回望历史:从民心向背看政权得失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可以改天换地,这已被无数史实所证明。正是依靠密切联系群众,我们党才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通过六十多年前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斗争过程与结果,就能清楚地看到人民群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从国民党一边看
国民党在执政过程中,可以说自上而下腐败透顶,根本不顾百姓死活。毛泽东曾淋漓尽致地抨击过他们:“抗战以来,有发国难财至一万万元之多者,有讨小老婆至八九个之多者。举凡兵役也,公债也,经济之统制也,灾民难民之救济也,无不为贪官污吏借以发财之机会,国家有此一群虎狼,无怪乎国事不可收拾。人民怨情已达极点,而无人敢暴露其凶残。”
面对有亡国亡党之危险的腐败,作为最高领袖的蒋介石并不做彻底解决,而是一方面大肆中饱私囊,一方面还搞什么无关痛痒的“新生活运动”。他大搞特务政治,实行恐怖统治,枪杀爱国人士。1938年10月武汉陷落后,蒋介石决定毁灭长沙,实行“焦土抗战”,于11月12日午夜,放火焚烧长沙。熊熊大火烧了七天七夜,有83万居民的长沙城化为灰烬,至少万余人葬身火海。1938年6月6日,日军攻陷开封,蒋介石下令炸开黄河大堤,汹涌的黄河水居高临下、一泻千里。据当时报纸报道:“滔滔大水,由中牟、白沙间向南泛滥,水势所至,庐舍荡然,罹难民众,不知凡几。”据统计,河南、安徽、江苏三省44个县、市受灾,近400万人外逃,近90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达10亿多元。另据报道,总计受灾人口超过6000万。让人民群众付出如此巨大而惨重的代价,结果仅使日军暂时停止西攻郑州,将武汉的沦陷时间至多推迟了一两个月而已。
国民党在政治上丧失民心,在军事上也失去民意。1948年8月,即全国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的时候,蒋介石为挽回颓势,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时不得不承认:“就整个局势而言,则我们无可讳言的,是处处受制、着着失败。”他斥责大多数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精神堕落,生活腐化,革命的信心根本动摇,责任的观念完全消失”。拥有800多万正规军的国民党军队为何屡遭败绩呢?是什么原因使战争出现这样戏剧性的进程与结果呢?
第一,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民心。任何一场战争都必须赢得民众足够的同情与支持或者最少得获得一定程度的默认,这场战争才能取胜。八年的抗日战争使中国经济受到极大破坏,人民的生活极度贫困,迫切需要尽快恢复生产、改善生活,享受抗战胜利的成果。但是蒋介石没有看到这一点,或者他虽然看到了,却无视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蒋介石以武力统一了中国,这使他深信军事万能,悍然发动内战。战事未起,国民党首先在民心这个最重要的胜利因素上输给了共产党。
第二,蒋介石没有及时实行民主。蒋介石没有认真想过,他的几万黄埔军为何可以打败上百万的军阀部队,却对付不了数量有限、装备落后的红军?直到彻底失败逃到台湾后,他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当初他之所以能以几万人的部队打败北洋政府的百万军队,是因为他当时代表了孙中山的自由民主理想。而同样的道理,他的美式装备之所以对付不了共产党的小米加步枪,是因为他没有解决中国农民的生存问题。在一个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国家,土地是农民唯一的生产资料。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了活路;没有了活路,农民就要造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