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战场上,人民解放军攻下开封的时候,非常准确地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战斗刚结束,人民解放军就发出布告,保护一切文教单位。河南大学等文教单位门前,人民解放军立即站上了岗。河南大学很多进步教授、进步学生,开封的许多知识分子、名流学者,深受感动,纷纷参加革命工作。
用三年时间夺取解放战争胜利也是问计于民的结果。国民党统治区的胡愈之到解放区后,听说预定要用五年时间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就说革命胜利的时间可以提前。毛泽东听胡愈之讲述了国民党政治崩溃、军事崩溃、经济崩溃,人民群众盼望解放的情况,果断决定,用三年时间从根本上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夺取中国革命胜利。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
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党要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中国革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斗争将更艰苦、更复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党的最高奋斗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恢复国民经济、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大规模经济建设等等,都需要依靠人民群众,坚持群众路线。中共八大是党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革命时期坚持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和执政后坚持群众路线的新鲜经验,对群众路线作了进一步发展。中共八大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主张的实现,都要通过党的组织和党员在人民群众中间的活动,都要通过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的自觉的努力。因此,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邓小平提出,坚持群众路线,要建立制度,加强监督,这是党执政后对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坚持群众路线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会见北京掏粪工人时传祥时,真诚地说,“我们在党的领导下,都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你掏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历史上,刘少奇第一次把国家元首和掏粪工人并列在一起,认为国家主席和掏粪工人,只是工作分工不同,都是为人民服务。
三年困难时期,中共中央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0年4月刘少奇来到湖南省宁乡县调查研究。一些农民说,粮食减产,经济困难,主要原因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刘少奇深入农村44天,走村串户,了解到了真实情况。在七千人大会上,他印发了书面报告,又即席讲话,着重分析产生国民经济困难的原因。会后,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调整国民经济。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一步对群众路线进行丰富和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历史转折本身就是坚持群众路线的结果。在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上,与会同志畅所欲言,会议简报相当于两部《红楼梦》、三部《三国演义》那么厚。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充分吸收与会同志意见,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农村改革为起点,农村改革来自人民群众的创造。邓小平多次讲过,农村改革不是我的发明,是人民群众的发明,我的作用只是把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总结出来,推广开来。这是邓小平坚持群众路线的典型事例。
建立经济特区也是坚持群众路线的结果。习仲勋刚刚担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就遇到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农民抛弃家乡,逃到香港打工去了。在一段时间内,甚至成为一种风潮。习仲勋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老传统,带着省委的同志,深入农村,开座谈会,了解情况。然后,习仲勋和广东省委认真研究,向中央提出,划出一块地方,给予特殊政策,建立经济特区,迅速把经济搞上去,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搞上去,从根本上解决“逃港风”问题。习仲勋还面见邓小平,阐述这个想法。中共中央同意习仲勋的意见,经济特区应运而生。
经济特区建立后,各种议论都有。1984年邓小平亲自到经济特区,实地考察,得出结论,建立经济特区的决策是正确的。随后,开放沿海14个城市,实行沿海开放、沿江开放、沿边开放,带动了整个改革开放发展,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迅速迈上新的台阶。
历史发展证明,改革开放、经济特区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创造,产生了非常好的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苏联、东欧剧变。这时,邓小平再次视察南方,问计于民,从中得出结论,实行改革开放完全正确,建立经济特区完全正确,要韬光养晦、勇于守拙、绝不当头、有所作为,立足于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所以,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中国经济实力逐步增长,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日益提高。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期间,通过调查研究,广泛接触人民群众,使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实践得到进一步升华,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来自群众,来自实践。
中共十六大闭幕不久,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就遇到一些地方发生“非典”的严重情况。这时,胡锦涛出现在“非典”最严重的广州街头,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中共中央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很快战胜了“非典”,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在中共十八大上,修正后的党章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和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通过制定八项决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坚持群众路线的重大决策和身体力行的实际行动,体现了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政治理念和决心。
总之,从党的历史可以看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群众路线的历史,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就一无所有。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坚持群众路线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源泉之一。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群众路线彻底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搞革命需要坚持群众路线,搞建设需要坚持群众路线,搞改革开放需要坚持群众路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然需要坚持群众路线。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副局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