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领袖毛泽东的胸襟和气魄

开国领袖毛泽东的胸襟和气魄

核心提示:在一个饱经战乱的废墟上建设一个新中国,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必须团结全国人民,凝聚各方面政治力量。毛泽东在当时能够作出即使没有苏联的军事援助,我们也要出兵朝鲜的决策,确实表现出了他一代伟人的非凡气魄。

在一个饱经战乱的废墟上建设一个新中国,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必须团结全国人民,凝聚各方面政治力量。这就要求开国领袖必须有宽广的胸襟和气魄。1949年时的毛泽东,就表现出了他作为开国领袖的博大胸襟。

“这是一件大事”

1945年7月,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毛泽东和黄炎培有这样一段对话。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从这段历史对话可以看出,毛泽东从1945年起,就考虑到了依靠人民建立新政权的问题,表现出了他长远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

当历史的脚步迈入1948年时,蒋介石的大部分军队已经被消灭,毛泽东已经预见到,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日子不远了,是到了筹备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权的时候了。从这时起,他就开始考虑推翻蒋介石统治后建立新中国的问题。依靠谁来建设新中国?对此,毛泽东早就做出了回答: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我们必须依靠人民来建国。

1948年9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上,毛泽东提出了这样的建国打算: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专政,建立起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实际上从这时起,毛泽东就已经形成了建立一种既适合中国情况,又有利于表达人民意志的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构想。

1949年,大陆上的国民党军队基本被消灭,毛泽东开始按照他1948年9月形成的思路,着手建立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当时,还没有使用“代表大会”这个词,毛泽东用的是“人民代表会议”一词。但是,依靠全体人民,充分发扬人民民主来建国,并且采取“人民代表”参与政权的形式,已经作为原则被确定下来了。毛泽东以他特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襟和气魄,推进着民主建国的进程。

1949年8月初的一天,时任北平市负责人的叶剑英向毛泽东报告说,北平市即将召开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建立北平人民代表大会做准备。毛泽东对此十分关心。他向叶剑英询问了会议准备情况、会议内容和出席会议各方面代表的情况,并表示要抽一天时间参加这次会议。8月9日,北平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开幕,会议结束前一天的8月13日,毛泽东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引人注目的是,毛泽东发表的这次讲话,与其说是针对北平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不如说是面向全国的。他说:希望全国各城市都能迅速召集同样的会议,加强政府与人民的联系,协助政府进行各项建设工作,克服困难,并从而为召集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准备条件。

毛泽东的讲话,实际上阐明了他的态度,就是我们要从各地基层起步,实行普选,在选出各级人民代表的基础上,建立人民代表会议制度,以此作为建国的基础。他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这样的胸怀和气魄,才敢于实行普选,并建立人民的政权。此时,毛泽东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方案已经形成。毛泽东是想用人民代表大会的形式,组织人民,依靠人民,建立新国家。他认为,这是建国的一件大事。

1949年10月11日,毛泽东收到了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饶漱石的电报。饶漱石在电报中向毛泽东汇报了松江县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情况和经验。毛泽东看后十分高兴。他立即将此电报转发各中央局,请各地依照松江县办理。他转发时写下了这样的批语:

这是一件大事。如果一千几百个县都能开起全县代表大会来,并能开得好,那就会使我党联系数万万人民,会使党内外广大干部得到教育。

依靠人民建国,把最广泛的政治力量组织起来,使共产党联系数万万人民群众,只有毛泽东才有这样的胸襟和气魄。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