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领袖毛泽东的胸襟和气魄(5)

开国领袖毛泽东的胸襟和气魄(5)

核心提示:在一个饱经战乱的废墟上建设一个新中国,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必须团结全国人民,凝聚各方面政治力量。毛泽东在当时能够作出即使没有苏联的军事援助,我们也要出兵朝鲜的决策,确实表现出了他一代伟人的非凡气魄。

“包起来”和“招回来”

新中国各级政权建立起来后,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国民党时期留下的1000万军政人员怎么办?毛泽东以其伟大心胸和气魄作出决定:“包起来”。所谓“包起来”,就是对这1000万人都要给饭吃,给出路。当时,毛泽东说过这样的话:

中国已归人民,一草一木都是人民的,任何事情我们都要负责并且管理好,不能像踢皮球那样送给别人去。国民党的一千万党、政、军人员我们也要包起来,连特务也要管好,使所有的人都有出路。没有这一条不行。

按照毛泽东的意见,新中国成立之初,共产党对国民党留下的1000万军政人员进行了细心安排。对行政人员,有的留在各级人民政权当中当干部,有的安排到参议部门中去,有的根据自己的意愿安排去教学,有的则干脆养起来。对国民党军队人员,则通过逐步整编,安排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部队中去。是军官的,大体仍然按原有的级别安排。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恢复和建设的繁重任务,迫切需要大量建设人才,但国内建设人才奇缺,满足不了建设需要。毛泽东很重视延揽人才,并且在延揽人才中表现出他博大的胸怀。在国内,有许多建设人才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甚至在日伪统治时期,不同程度地为国民党、日本人做过事。我们许多干部便带着“左”的眼光看待这些干部,不信任甚至排斥他们。毛泽东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指示各地纠正,要求各级政府在安排国民党时期留下的军政人员时,注意发现他们中间的建设人才,把发现的人才安排到重要岗位上去,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建立新中国后搞建设,对这些人,我们要重视,不光要在专业上使用他们,有的人还要让他们担任领导职务。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有许多高级知识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解放区,参加建立新中国。毛泽东十分重视发挥这些人的作用,而这些人也衷心拥护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更加积极地投身新中国建设。

毛泽东还把延揽人才的目光投向海外。在新中国与西方尚无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他要求统战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吸收海外人才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经过统战部门多方努力,许多在海外留学或旅居海外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陆续回国,成为新中国各条战线开拓者、奠基人。诸多人才齐聚祖国、为新中国建设出力的场面,没有毛泽东的博大胸襟,是不可能出现的。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