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东:邓小平的治国理念与治国政策

刘旭东:邓小平的治国理念与治国政策

U1571P1T1D477326F23DT20070126141357

摘要:在改革之初,邓小平有一个清晰的治国理念,那就是以发展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核心,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为了实现这一核心治国理念,邓小平采取了“双轨制”的推进策略:一方面通过在经济领域实行大胆改革,直接推动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则不断在政治、科技、教育、国防、外交等领域实行变革,为推动经济平稳顺利发展提供助力和可靠保障。上述改革对策就形成了邓小平的治国政策。邓小平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政策,不仅存在于邓小平时代,还延续至今,并且正在继续影响现代化建设。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应解决“文革”后我国发展实际产生的这一治国理念及其政策,已经不完全适应转型期的发展实际,因此根据社会要求积极完善和发展之,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事业就成为了当下课题。

关键词:治国理念;双轨制;治国政策;现代化建设

客观地说,在改革之初,中国的领导者包括邓小平在内,对治理中国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蓝图,而是采取了实事求是的做法,一边实践和摸索,一边及时总结经验,并采取先在一地进行试验、成功之后再推广的策略,逐渐铺就了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虽然没有一个治理中国的清晰蓝图,但是邓小平却有一个清晰的治国理念。邓小平的治国理念,是在深刻反思和全面纠正“文革”的基础上,以发展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核心,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邓小平为了实现这一核心治国理念,采取了“双轨制”的推进策略:一方面通过在经济领域实行大胆改革,直接推动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则不断在政治、科技、教育、国防、外交等领域实行变革,为推动经济平稳顺利发展提供助力和可靠保障。上述改革对策就形成了邓小平的治国政策。可见,邓小平的治国理念与治国政策是有机统一的,治国理念是治国政策的前提和先导,治国政策是治国理念的体现和实践,两者统一于邓小平的改革实践。

 一、邓小平的治国理念

所谓治国理念,是指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在对本国政治目标、本质、规律等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关于国家治理的基本思想及其观念。[1]一个国家治国理念的确立,对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作为政治领导人的邓小平,其治理国家有一个核心的治国理念,那就是以发展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核心,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一)邓小平治国理念的形成

邓小平治国理念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源于邓小平的人生哲学,另一方面来自于邓小平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邓小平的人生哲学是形成邓小平治国理念的思想基础,邓小平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是形成邓小平治国理念的现实基石。

邓小平人生哲学的确立是从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的。1922年,邓小平在法国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共产主义理想开始逐渐确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开始逐渐形成。邓小平从一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便选择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而且积其七十年的历程和岁月,都始终把共产主义理想、为党奉献的精神和无私奉献国家、实现强国富民的情怀有机地结合起来,历尽艰难而始终不渝。[2]可见,邓小平的人生哲学,是邓小平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之后才最终确立的。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形成后,使他内心树立起强烈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更坚定地把无私奉献国家、实现强国富民作为自己毕生的崇高目标,这为邓小平治国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邓小平自从1950年担任西南区政治委员以来,一直到1989年退休,除了中间经历政治生涯的挫折时期外,都成为了实际地领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层领导人之一,这段跌宕起伏的高层领导经历为他积累了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也最终为其治国理念的形成奠定了现实基础。这段高层领导经历中,有三个时期对邓小平积累治国理政经验至关重要:第一,1950—1952年主持西南局工作时期;第二,1956—1966年,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负责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第三,1975年,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开始全面整顿。第一段时期,在西南地区的大胆开拓的领导经历,使邓小平具有了领导大区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特别是在经济治理和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邓小平日后治理国家提供了有益参考;第二段时期,任总书记的这10年,邓小平开始从国家全局角度思考问题,亲身体验了国家建设的实际情况,参与了国家建设的决策,具备了治理国家的基本经验;第三段时期,开始全面整顿,虽然1975年的整顿后来夭折了,但它体现了邓小平治理国家已经形成大致思路——在发展经济为先的同时对各个领域进行改革,这为他1977年复出后治国理念的形成直接奠定了基础。

除了来源于邓小平的人生哲学和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外,邓小平的治国理念还与两方面紧密相连:一是1969—1973年邓小平被下放江西这段时期对“文革”的全面反思和中国未来走向的深刻思考,实际上正是这段反思岁月使邓小平清楚地看到了中国的贫困和农民的贫穷,促成了邓小平1975年以发展经济为核心的全面整顿;二是邓小平出访外国特别是日本、新加坡和美国的经历,这使他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落后面貌,更坚定了他大力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决心。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