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陪酒公务员”事件折射官场陋习(3)

【案例】“陪酒公务员”事件折射官场陋习(3)

记者:事后儿子的工作有没有受到影响?

网友“青墨港湾”:儿子说他受到了排挤和冷落,周围同事变得不敢接近他,以前跟他比较好的那些年龄大的同事,也都不愿意理他了,影响是肯定有的。

记者:事后您曾发了一条“知道错了!想事简单!”的微博又很快删掉。听说有很多人在攻击您?

网友“青墨港湾”:我儿子劝我赶紧把微博都删掉。孩子爸爸对我发了脾气,还有很多网友也在攻击我,他们觉得我把儿子给“卖了”,以为我把儿子在网络上给“告发”了。

公务员陪酒母亲悬心折射党政机关常态腐败

如果这位母亲不把此事发到网上,而是诉诸亲友的话,肯定有许多人说“本来就这样啊!”“这太正常了,在国税局上班能不喝酒嘛!”“陪领导喝酒说明领导看得起,才有进步的机会。”等等,可能这位母亲也会慢慢习惯于此,不再纠结,而且还可能怪自己看得不够开。而事实上,许多陪酒公务员的母亲都是这样,只有这个不懂事儿的才将此捅到了网络上。

在某些环境中,酒量才是一个人最最重要的才干。儿女置身其间,前程和健康,母亲只能二选一。

大吃大喝是一些党政机关的常态,尽管三令五申,但依然难以根治。而这,也是群众最为痛恨的常态腐败之一。“八项规定”之下,一名公务员陪酒陪到让母亲悬心的地步,不难从其中嗅到“顶风做案”的江湖味道。身为母亲,这位女性看到了儿子的健康问题,身为公民,她也该看到这对党风政风对党和政府形象的严重影响。

“影响儿子健康”也许只是她投诉的一个发力点,不管是有意识和无意识,我们都应该从中看到更深次的一些东西。

如果浙江组织部的答复“今后可以不用喝酒了!”指的只是这位母亲的儿子不用喝了,而不是所有的干部不用喝了,所有的领导不带头喝了,那么,只可能让这位母亲一人放心,而不能让更多的公众放心。而且,这位母亲未必会真的放心,我特别替他担心儿子,母亲踢破窗户纸,让领导陷入尴尬,他在单位会成为别人冷眼相看的另类,甚至莫名地被穿上一些无形的小鞋。若真的如此,这位母亲也会后悔自己一时发贴的冲动,会后悔没有让儿子在泥潭中从了众人,从了领导。谁能说,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呢?

谁在天天吃,谁在天天喝,吃的是谁的,喝的是哪家的,吃了人家的手软没有,吃的喝的是不是拿公众利益交换而来,吃喝的背后是否是丛生的腐败……所有这一切,都应该被追问被追查,该吐的让吐出来,该撸的就撸下来。舍此,舌尖上的腐败绝难根治。

“陪酒公务员”惨遭同事冷落折射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官场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这位母亲因对官场文化不了解,才会有当初“冲动”的举动。“陪酒公务员”惨遭同事冷落,折射啥样的官场文化呢?

一是圈子文化

俗话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官员们并不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和他们聚在一起,他们在人员交往上,具有明确的选择性。安全、熟识,是最基本的交往条件,并由此形成熟人圈、朋友圈,各种酒局、牌局都是以这样的圈子为基础。在酒局上,吃什么往往并不重要,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有融洽的氛围,热热闹闹才最为重要。浙江浦江县国税局这名公务员参加的是当地农业局副局长的私人聚会,因他与农业局副局长是初中同学,是老同学、老熟人,彼此间有安全感,所以才会被邀请和愿意参加宴请。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公款聚餐吃喝的现象大大减少,私人聚会也并不多见,并以低调为要。浙江这位母亲发微博称当公务员的儿子总陪局长喝酒并喝醉,让私人聚餐曝光,当事官员认为自己的安全感、隐秘感被打破,许多人并会认为此举冲击了传统的“圈子文化”,必然会对这位母亲和这名公务员心生抱怨,“陪酒公务员”因此会惨遭同事冷落。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