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陪酒公务员”事件折射官场陋习(4)

【案例】“陪酒公务员”事件折射官场陋习(4)

二是饮酒文化

官场的饮酒文化颇为盛行。许多官员感到,由于平常工作压力大,常借酒缓解压力,作精神上的放松。有的官员认为,酒品见人品,饮酒见情意。在酒局上,常常有人自己喝满杯、大杯,以此向领导表示忠心;也有领导自己先干个大杯,然后看部属喝酒的表现,以此检验他们对自己忠心与否。在酒局上,有的人尽管自己不胜酒力,但为了能融进圈子,得到领导赏识和同事、朋友尊重,做出了违心之举,过量饮酒让自己酩酊大醉。浙江浦江县国税局这名公务员大概就是这样大醉的,结果回家后引起他母亲的担心,并通过微博向省委组织部部长求助,结果出现令她意想不到的结果。

官场文化有较多的庸俗因素在里面。比如,过分讲究交往的“圈子”,容易拉帮结派,形成亲者近、疏者远,与“五湖四海”的要求背道而驰。过分讲究饮酒,既容易误事,影响工作,也易伤害身体健康。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吃喝现象受到遏制,也对所谓的官场文化形成强大冲击。

儿子醉酒母心疼,儿受冷落母亦忧,浙江的这位母亲似乎对发微博求助省委组织部长之举感到有些后悔。实际上,这位母亲无需过分自责,她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骄傲,因为她的母爱表现,无意之中对丑陋的官场文化予以了有力的一击。

我们为什么围观“公务员陪酒事件”

看点一:社会宣讲明规则,但服从潜规则。一位担心儿子应酬的母亲试图用明规则挑战潜规则,一位高级干部也以明规则督促整改,一个地方政府也按明规则调查核实。但结果却是,儿子受冷落、母亲很后悔、社会舆论恨铁不成钢地责备母亲“天真”。评论者不约而同地认为此事必将“毁了儿子前途”,背后是对明暗两套规则运行逻辑的清楚认识。

看点二:官场文化泛滥,已深入伦理生活,基层整风很难厘清边界。对于浦江地方“私人宴请”“结账者是农业局副局长”的回应,不敢妄断真伪。但披借人情外衣的官场应酬各地都很常见,因为性质暧昧,所以怎样解释都很合理,这样的现实无疑给“四风整顿”留下了可以讲价的空间。

看点三:随着官微的普及化,微博也逐渐成为了“上访”或者“准上访”的场所。@青墨港湾给组织部部长留言,在微博独有的氛围里,可看做是“交流”和“诉苦”。但事情一旦超出微博,进入官方调查程序,这种交流实际上就成了一种上访。@青墨港湾先是坦然,后是懊悔,恐怕也是认识到了此事带有了上访的性质。

如果将这几点整合起来,大概可以这样总结这个“陪酒事件”的新闻:一位受害于“官场文化泛滥”、相信明规则的母亲,不经意地将一次微博诉苦变成了一场上访,随后在被潜规则教训的情况下深感懊悔。也许不止她困惑懊悔,陪伴这位母亲经历了这一周的围观者们,或多或少也有些难以言明的“不舒服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