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娃:处处为群众着想

达娃:处处为群众着想

在驻村工作中,我认识了许多优秀农牧民党员,他们一直为群众的公益事业和增收致富默默奉献,他们的点点滴滴都让我感动。牧民党员达娃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

达娃是2011年新发展的青年牧民党员,也是墨竹工卡县日多乡念村曲嘎塘小组组长。第一次见到达娃,便给我留下了勤劳、精干的印象。

那是我刚驻村不久,一天上午,我们区党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到曲嘎塘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来到达娃家,碰巧遇见达娃正在整理棚圈,见到我们到来,达娃马上停下手中的活,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了屋里,端上了热腾腾的酥油茶。我们简单地说明来意后,达娃连声说“好”。一会儿功夫,达娃便把曲嘎塘小组在家的党员、群众召集到了一块儿,我心里暗暗佩服达娃的号召、组织能力。在达娃的帮助下,我们的宣讲工作很成功,群众听得津津有味,有的村民还现场提问,我们都一一作了回答和解释,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认识达娃后,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和达娃交往多了,对达娃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听村干部讲,达娃人年轻,致富能力强,没有私心,办事公道,处处为群众着想,很受群众欢迎,并准备作为村后备干部培养。

达娃后来的表现,无不印证了村干部的评价。

一次,达娃来到我们工作队,说曲嘎塘因下水道阻塞,造成到处积水结冰,严重影响了群众正常出行,需要工作队帮忙解决一下。我们跟着达娃来到曲嘎塘实地查看后,建议组织群众对下水道进行清理疏通。没想到,不到半天的时间,达娃就组织群众把下水道的垃圾和冰块清理得干干净净,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不方便的难题。

还有一次,达娃来到我们工作队,要求帮助曲嘎塘困难群众边巴就医。我们工作队来到边巴家中了解情况后,一方面建议边巴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开展自救;另一方面由工作队想办法筹集资金。在达娃的帮助下,边巴很快筹集了大部分资金,工作队也帮助筹集了少部分资金,当边巴顺利就医的时候,嘴里不停地说“感谢工作队,感谢达娃组长”。今年3月,达娃每天都带着党员、团员和民兵巡逻,有效维护了村庄的和谐稳定。

达娃一家有5口人,3个小孩,虽然只有2个劳动力,可他凭借勤劳和能干,在当地仍然是富裕户。今年4月底,我到日多乡政府办事,经常看到达娃夫妇在公路边的灌木丛里采集虫草,我走过去问:“这里有虫草吗?”达娃一边拿出已采集到的虫草,一边对我说,“现在还没有到虫草集中采集的时间,便先到这里看看,也算提前增收了”。

在虫草集中采挖的时间里,我再也没见到过达娃,直到6月底虫草采挖结束后。见到达娃,我就迫不急待地问采集了多少虫草。达娃笑着说,因妻子在家照顾小孩和牲畜,他一个人采集了600多根虫草,卖了3万多元。同时,达娃又给我们算了算家里的收入账,每年领取国家各项补贴1万多元,出售牲畜及畜产品3万多元,虫草收入3万多元,每年家里收入7万多元,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多元,在当地只算中等偏上富裕户。

达娃经常跟我们工作队说:“一人富不算富,群众富才算富”。我们建议达娃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创办一些短平快项目,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全区“双联户”工作推开后,曲嘎塘小组划为一个“双联户”单元。达娃便找到村党支部和工作队,提出了自己的创业想法,他想利用318国道的旅游资源优势,在曲嘎塘创办一个牧家乐,为过往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娱乐一体化服务及出售畜牧产品,带领全组群众增收致富。达娃的想法得到了村党支部和我们工作队的赞同。在村党支部和工作队的帮助下,曲嘎塘“双联户牧家乐”很快办了起来,达娃带领几名党员忙前忙后,把牧家乐经营得红红火火,群众的腰包也日渐鼓了起来。

达娃是农牧区的一名普通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党员的先进形象,这是我们广大党员应该学习的可贵品质。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