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递,只是寥寥数语。现场地质条件复杂到何种程度?塌陷楼房下方是否为采空区?塌陷是何种地质灾害造成的?如何预防次生灾害发生?公众和失踪者家属迫切想了解的救援方案和最新救援进程,外界很难获悉。
武安是一座工城市,矿产资源丰富,以铁、煤矿闻名全国,是全国58个重点产煤县(市)和全国四大富铁矿基地之一。在近些年全国百强县市排行中,武安都有一席之地,并一直位列河北三甲。目之所及,这片区域钢铁厂鳞次栉比,这些多以粗放型生产为基础的钢铁厂耗能大、产能低,安全生产的压力像悬在这座城市上方的达摩克斯利之剑,城市快速发展聚集起巨大财富的同时,一起起矿难如影随形,让武安不时成为媒体聚焦的危险之城。
据来自官方统计:2008年2月17日,武安市西石门村北一家铁矿石开采点,由于储存炸药不当发生爆燃,造成井下作业26人死亡;2010年1月4日,武安普阳钢铁公司煤气管道工程发生泄漏事故,造成21死9伤;2012年5月21日,武安市郭二庄煤矿学校附近一座无证黑铁矿非法生产矿井塌方,5名矿工被埋井下。
悲剧的一再上演,不是教会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封锁消息,而是需要政府对涉及公众安全信息公开透明,在社会上形成对安全的一种全方位监督。13天过去了,官方消息再无更新,难免让人觉得有蹊跷之嫌。这就像捂着一个闷葫芦,捂得时间越长引来猜测越多。救援情况可能真的很复杂,但常识也真的很简单。
200字通稿折射畸形政绩观
在这条200字的通稿里,有一半内容在强调各级领导是如何“高度重视”的;至于事件原因,则以人们司空见惯的“正在进一步调查”一笔带过。对领导重视详加描写,对事件本身则语焉不详,如此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无疑让人们尤其是受难者家属寒心。
突发事件类新闻通稿,当然并非一味纠结于文字的多少,关键在于内容,或者说是事件真相呈现了多少。很显然,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公众最关注的是受难者的生命情况,是实实在在的救援措施,而不是领导的出场秀。倘若长篇大论,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大谈特谈领导救灾,这样的通稿只会像又长又臭的“裹脚布”而令人生厌。
事件发生后,官方第一时间发布的信息比较简短,这可以理解。然而13天过去,官方没有发布任何动态信息,就说不过去了。十余天来,难道官方只知道200字的信息?恐怕情况并非如此。从报道看,诸如“现场救援地质条件复杂,可以抢险的作业面狭小”,“专家组初步分析认定该突发事件为地质灾害”等信息,不断从救援指挥部中流出。而记者采访时发现,路口处、弯道旁、山头上等目之所及的地方,无不有人把守监视,守卫者“三列成排,风雨不透”的防御态势,也已然说明了当地官方封堵言路的“鸵鸟式”姿态。
回避真相,即是掩盖真相;而掩盖真相,只会让公众觉得政府在推卸责任。在这个“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官方的舆论封锁终究是徒劳的,那200字的官方通稿不过是一戳就破的遮丑布,是一些地方畸形政绩观所结下的“怪胎”。这种“鸵鸟式”的舆情应对态度,或许能保得住头上那顶乌纱帽,却是以加剧官民对立、政府公信流失为代价的,这终究于整个社会无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