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6条生命之重与200字通稿之轻(4)

【案例】16条生命之重与200字通稿之轻(4)

当地政府可能会说,他们现在正全力以赴进行事故救援,而新闻通报是次要的事情,所以目前还无暇顾及。其实这种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站在失踪者亲人和公众的角度来说,并不是想仅仅知道这16名失踪工人目前是生是死,更希望通过政府最新的信息通报,看看救援进展情况如何,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与完善。所以说,公众的这种关注,本身就是对政府救援工作的一种监督,是救援现场之外的一种救援力量。

而现在呢?政府救援信息不通报,自己救援工作做得如何,百姓更是一无所知,自然也就谈不上对救援工作的监督,谈不上对政府的救援工作产生督促的作用。在笔者看来,16条生命之重与200字通稿之轻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绝对不仅仅是当地政府忙于救援,无暇顾及信息通报这么简单,更深层次问题,是政府对负面新闻的冷处理思维。在很多地方政府和官员看来,这样的负面消息,传播的范围越窄就越好,影响力越小就越好。而要有这样的“效果”,最好的做法就是尽量把消息简化,尽量以最小的篇幅透露出最少的信息,因为如此一来,公众想关注也找不到关注点,时间一长,自然也就没有了关注的兴趣与动力。

这就是200余字新闻通稿出炉的根本原因所在。但我们也都知道,政府在对待类似突发事故的态度上越是避重就轻,就越说明他们没有真正重视引发事故的原因,也就不太可能谈得上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真正重视与严格监管。这才是最让人担心的。

【启示与思考】

6名工人生死不明,不但牵动这他们亲人的心,也牵动着社会无数人的心。房塌陷的这16条鲜活生命可否安好?当时发生塌陷情况是怎样的,政府救援工作是如何开展?唯一脱险崔姓工人情况又怎样,他能给我们说说当时惊险一幕吗?一个个问号萦绕在公众心头,可是政府部门却用200字的通稿来告诉公众,而且在这200字通稿中还有很多是各级领导如何重视的话。公众和失踪人员的亲人能知道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实在太少了。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一觉“睡空”事故后是16条生命,他们的家庭以及外界的巨大关注,都需要一个畅通的消息发布渠道,动态发布,告知公众。这是对16条生命的尊重,也是对失踪者家庭的人道回应,更是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故时的救灾常识。可是我们政府部门的发布的信息实在太短,在这太短的背后究竟让人看到了什么?

政府惜墨如金的态度,是不适合对待生命的事故。对很多人来说,他们需要知道灾情的每一个细节,作为政府应该从公众和他们亲人的角度出发,告诉他们可以告诉的一切,从而表现政府对每一个生命的重视,可是现在政府部门却发布聊聊无几的200字信息,只会让人感觉到政府对生命的漠视、不关心。

政府部门为何惜墨如金的发布信息,甚至是让人要挤牙膏才能发布一点点信息。这明显的表现出政府在应付式发布。也许在他们看来,这些灾难事故是在揭露政府的短,在揭露政府在管理上的问题,对这样的信息能少发布就少发布。而对于抗灾的信息,如政府带领群众抗灾的信息,我们看到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发布得不但详细,而且还不断的发布动态信息。如此鲜明的对比,折射出地方政府部门畸形的政绩观,对于突发事故真相习惯性的“捂”和“盖”的思路,通过控制舆论而掩盖真相、规避问责。

而另一方面,政府信息不能老靠记者挖掘,作为政府部门发布信息应当走在媒体前面,不能靠媒体当政府的新闻发言人,不能让媒体找“不愿具名的相关部门人士”、“专家说”“消息人士说”“权威人士表示”来充当政府发言人,不能让媒体成为政府信息的来源。如果政府不主动发布信息,那么就会为谣言产生提供环境。

事故的发生,有天灾因素,也可能有人祸因素,但不管什么样的事故,都需要一个畅通的消息发布渠道,动态发布,告知公众。这是对16条生命的尊重,也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更是当地政府必须有的“动作”和“姿态”。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