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记者见到杨飞时,他正为一个新种植项目忙碌着,既要协调市科技站,又要跑种植基地。奔忙中,他接受了记者采访。
现任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副镇长的杨飞,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党员干部、科技人员。
扎根基层志不改
1996年,他从原伊盟农牧学校毕业。为摆脱家乡贫困面貌,毅然回到家乡,选择在城川镇农科站工作,且一干就是17年。
多年来,他深入田间地头问乡亲、询情况,从种子购买到浇水施肥,从生产工具到产量收成都详细了解、认真记录。当了解到村里仍然沿用老工艺、老办法耕作,产量低、收成少的现状后,他不等不靠,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在引进推广新品种上,通过树立146户科技示范户作为自己农科工作的联系点,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实现高产增收的目标。
农民的“粮袋子”鼓起来了,杨飞开始谋划让他们的“钱袋子”也尽快鼓起来。通过广泛调研,他发现周边地区的辣椒在秋天能卖上好价钱,于是有了发展辣椒产业的念头。种惯粮食的城川百姓并不看好杨飞的想法,更没有人敢去实践。杨飞想出一个主意,他与两农户达成协议:试种7亩辣椒,如果秋后收入不如玉米,少的部分由他补贴。辣椒娇贵,容易受病虫害侵袭。他从土壤、选种、育苗、移栽,到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贮藏,手把手地指导农户。那一年,7亩辣椒盈利2.1万元,高出玉米种植效益的3倍,由此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展辣椒产业。目前,城川镇辣椒种植面积1万亩,产量4万多吨,远销广州、湖南、江西等十几个省市,农牧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
服务群众实打实
用自己所学所知,实实在在为群众服务,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是杨飞的追求。
为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杨飞自费建起该旗首个个人农作物病虫测报站,还印制了《病虫害情报》、《气象信息》、《种养殖技术介绍》等科技小报,免费送到每个村民小组,并在嘎查村活动阵地的“明白长廊”上不定期地介绍科技知识、病虫害防治技术、气象信息、近期农畜产品价格等信息。黄海则村农民高凤录育有10亩辣椒苗,在移苗铺地膜前错施了玉米除草剂。杨飞巡回服务时得知情况,在高凤录家蹲守3天采取补救措施,保活了6亩辣椒,挽回经济损失1万余元。
让农民巴雅尔至今感念的一件事是:2003年5月,杨飞预先发布了病虫害情报,预测草地螟可能在城川暴发。当轻视了虫灾预防的巴雅尔在自家庄稼地里发现草地螟时急了:“那东西吃得相当快,今天打了药明天又爬上来。”杨飞指导村民在庄稼周围挖一圈隔离沟,再往里面投防虫药,形成阻隔带。经过10多天的防治,巴雅尔和全镇其他受灾农户的几千亩庄稼保住了,可杨飞却因劳累过度住进医院。
牢记信念讲奉献
杨飞年均下乡都在300天以上,年均入户指导超过千余户,仅摩托车就骑坏了4辆。
有一次,母亲患病,家里捎话让杨飞立即回去,当时他正在各村巡回举办科技培训班,实在走不开,直到第3天才赶回家。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母亲,他愧疚之心难以言表。母亲望着又黑又瘦的儿子,心疼得一阵酸楚,流着泪说:“孩子,你没日没夜地忙活,为的是咱庄户人,娘不怪你。”
2004年,妻子预产期临近,而杨飞正在与同事们坚守在防治“禽流感”疫情的第一线,直到妻子临产前一天才赶回家,妻子产后第二天,他又急匆匆赶赴工作一线。还有一次,妻子回家推开门看到,两腿都是泥水的杨飞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药瓶,桌上摆着没有吃完的方便面,看着“不要命”的丈夫,妻子流下心疼的泪水。
杨飞的事迹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先后被评为市、旗、镇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技特派员;2008年,他荣获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两级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200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