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社区辖区东起红庙子路,西至红庙子山,南起红庙子路西一巷,北至蜘蛛山,有巷道11条,自建房175栋,现有居民1008户,1850人……”9月17日一大早,刚一见面,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红庙子街道新居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蒲静就把记者拉上了车:“走,去看看我们社区的基本情况!”这位身高1米59的女书记在驾驶座上显得有些娇小,但说话的语气却铿锵有力。
绕着辖区转了一圈,我们回到了新居社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站,“小王,一户一表星级评选表格是不是发下去了?”蒲静很快投入到了工作中。11时,蒲静要开会了,记者走出办公室,在西五巷,遇到了社区居民穆合塔尔·吾斯曼。
“要说我们的社区书记啊,就像‘钉子’。”“‘钉子’?”正当记者感到疑惑时,他用脚跺跺地面:“这条路就是最好的证明。”穆合塔尔·吾斯曼的脚下是住宅小区外围一片用花砖铺就的人行道,“一年前这里可是一个大垃圾堆啊!”他告诉记者,原先这里堆满了建筑垃圾,影响了居民出行。
“当时附近一个小区刚建成,工人正在人行道铺花砖,蒲书记让他们把这里也铺一下,人家说没立项。蒲书记把情况反映到了街道城管科,街道城管科再反映到沙区建委,可能是因为类似的情况比较多,对方说让我们等着。一个月后,蒲书记直接找到沙区建委,建委说新建小区竣工后再来铺,过了半个月还是没动静,蒲书记又给建委打了电话,这才为我们铺成了一条人行道,你说,蒲书记身上的这骨子韧劲,不像‘钉子’像什么?!”
红庙子路大大小小的巷道里,林立的自建房引人注目。说起蒲书记,47岁的房东赵佰俊说:“以前总觉得社区的事和自己无关,书记嘛,也就是个芝麻官,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新居社区刚成立时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的脑筋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去年7月底的一天,气象台发布大雨预警,担心雨水冲进地势较低的自建房,蒲静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将防汛通知发到每家每户。凌晨三点钟,暴雨如注,蒲静和工作人员们身穿雨衣,脚蹬雨鞋在离泄洪渠最近的融乐巷检查,“那天雨滴就像砸在人身上一样,社区工作人员检查了一个半小时才放心地离开,我这心里啊,热热的。”
从那以后,赵佰俊的房子不再想租给谁就租给谁,社区的事也不再是别人的事了,谁家住进了陌生人,谁家在自建房中修夹层……只要觉得重要的事,她都会向社区反映,在社区以“家庭和睦无暴力、出租房屋有备案、配合社区好房东、环境卫生保洁净、流动人口登记全”为评比标准的“五星好房东”评选活动中,赵佰俊家大门挂上了光荣牌。
结束了上午的工作,刚刚准备吃饭,看到办公桌上一个崭新的调频收音机,蒲静一拍脑门:“哦,差点忘了,这是要送给李大爷的!”在北京路大寨沟过街天桥下的一个报摊上,我们找到了蒲静所说的“李大爷”。
“2月18日,我第一次见到蒲书记,那天下午,她带我去饭馆吃了拌面,回家的路上,还给我买了一袋大米;4月14日,她给我送来了米面油和新床单,还亲手给我铺在床上……”
64岁的李延禄老人清楚地记得与蒲静相识的一切。老人无儿无女,靠卖报纸艰难度日,蒲静在入户走访时结识了这位老人,从此就经常看望他。
接过收音机,李延禄老人眼眶有些湿润:“蒲书记你是好人,谢谢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