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加兰:为群众跑腿要实实在在

董加兰:为群众跑腿要实实在在

呼吸到微浓的海腥气息,穿过临海而建的联排房屋,就来到了董加兰工作的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城关社区居委会。自从30年前接任了党支部书记,这位64岁的老人一刻也没离开过这里,没闲下来过。在基层这么多年,她最深的感触是——实实在在做事情、为群众跑腿就好,基层压力、责任都大,不能说得太多。

最揪心住在危房的群众

在这个粤东沿海小渔村,由于人多地少,不少人至今仍守着10多平方米的祖屋,这是董加兰时刻挂在心头,每每谈起来都最揪心的。

“我们这里老屋多,人口密集,一到台风、暴雨,地势低洼地方就水浸。很多屋子都是上百年的危旧房,随时可能倒塌。1999年这里的人均住房面积不到2平方米,有的家庭都是借别人的房子住,不改善是不行的。”董加兰说。

老区改造的设想,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萌生。那时候,董加兰四处奔走联系,终于吸引了几家开发商前来考察,但人家看了就走,“因为改造难度大,只亏不赚,都不敢做”。一直到2010年,海门镇委、镇政府把城关社区作为老渔区改造的试点社区,事情才有了眉目。

欣喜之余,问题随之而来。老区改造涉及1396户居民的搬迁,而当地群众“祖业”情结浓厚,很多人不愿搬离世代居住的房屋。如何做通工作?董加兰一边向上级争取解决旧城改造资金,一边挨家挨户摆问题、说实情、道规划,以求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如今,老区改造还在进行,首期所涉及的拆迁户已有800多户签订拆迁协议。

30年如一日满怀创业激情

在与她一起打拼多年的社区干部看来,她心里仍怀着当年“创业”时的激情,还时常会谈起当年在破庙围着几张破桌椅办公的日子,鼓励大家再难也不能辜负群众的期盼。

董加兰接任党支部书记时,面对的是一个集体负债5万多元的摊子。如何带领群众脱贫,是摆在她和“两委”干部面前最大的问题。那段时间,人们发现董加兰每天起早贪黑,带领干部晒鱼干、切鱼片,自力更生解决了干部的工资问题。

而后,她变得更加忙碌,筹资金,找场地,跑业务。经多方努力,城关社区办起了冷冻厂、木材厂、水产品加工厂等企业,社区的债务、居民的就业渐渐有了着落。

从1984年担任党支部书记至今,“走家串户与群众打交道,才能了解群众想什么,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最直接、最实在的方式。”董加兰说。

在社区干部群众眼里,董加兰是实实在在的书记。“她担任时间长,对大家知根知底,想大家所想,做的事情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村干部说。

做自立自信的女书记

一个潮汕女性,在传统观念浓厚的潮汕渔村当党支部书记,数十年如一日,其间的难处应该只有董加兰说得清楚。她自己总结了8个字:自爱、自强、自立、自信。

她坦言,在海边当个妇女书记很难,一来当地并不主张女性当书记,二来人口多、人员复杂。

8月中旬,受“尤特”强台风外围环流影响,汕头等地遭遇罕见强降雨。董加兰和社区干部一连抗灾10天,没有歇息过。

原本可以在2010年退休的董加兰,在组织的挽留下又继续挑起这个重担。她认为,做群众工作没有秘诀,有能力解决的,一定要帮群众解决;暂时没有能力解决的,也要争取群众的理解。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