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培训助力经济转型(3)

我国职业教育培训助力经济转型(3)

核心提示:当下,科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和转方式、调结构的实践,为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了难得机遇。政府部门不断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各类技工院校应时而变,各类企业高度重视和积极投入,共同推动着我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向更高层次快速发展,并且对完成转方式、调结构这道时代课题发挥着巨大作用。

培养人才是根本

完善教学促升级 强化培训赢发展

在完善的制度保障下,更多探索性举措被推了出来。

据深圳及珠三角转型升级实际、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产业特点,深圳技师学院先后开设珠宝钟表、国际商务等特色专业,同时引入先进设备,与包括1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300多家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他们还建立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258家、教师能力提升基地78家、产学研基地12家,为合作企业的员工提供56个专业品种、93个项目的技能培训。

“我们借鉴德国等国家的做法,将企业生产实践中的真实项目引入课堂,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的情景和要求开展教学,通过双导师制、校中厂、厂中校等工学交替模式,全面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深圳技师学院办公室主任张红岩介绍, “我们还通过组织技工节、技能俱乐部、技能竞赛等措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重视学习、崇尚技术的氛围在校园内越来越浓。”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河南。近年来,该省各类技工院校坚持把校企合作作为基本办学制度,大力实践订单培养、联合共建、工学交替等多种培养模式,校企之间在培养计划、课程开发、实习实训、师资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密切合作,使企业成为学生实习就业的基地,院校成为企业用人的 “蓄水池”。

郑州交通技师学院副院长范宏伟告诉记者: “我们先后与宇通公司等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合作范围由订单式培训拓展到了岗前和岗中培训。我们提供场地和部分师资,他们则提供设施并对课程设置提出建议。”

截至目前,该学院已培训了上万名宇通员工。 “这种方式不仅减去了我们一部分工作压力,还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宇通公司培训中心校企合作项目部项目经理潘存伟表示。

在助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同时,郑州交通技师学院也实现了升级——设备更新了,学生实习的机会更多了,毕业生的就业通道更宽了,教师水平更高了。

企业同样没有停止攀登的步伐。

围绕转型升级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青岛港每年投入上亿元开展全员脱产大培训,月月组织岗位学习,天天通过交班会交流新知识、研究新技能。他们还根据不同层级技工的需要,开展了多渠道、分层级、有重点的岗位技能培训:对初级工,重点加强操作技能培训,努力答疑释惑;对中级工、高级工,重点加强设备和专业技能培训;对技师、高级技师,则重点加强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岗位创新培训。

观念与行动的与时俱进,有力地推动了青岛港转型升级。昔日那座支线小港,如今成了世界第七大港;用全国沿海港口1.3%的码头岸线承载了6.9%吞吐量;仅用363天就建成常规需要4年至5年时间才能建成的世界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