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因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程和发展潮流,对中华民族复兴提出的时代要求。”[8]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中提出:“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9]1957年春的最高国务会议和党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开始使用“现代化”一词,这两次讲话他都讲到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0]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在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就“社会主义建设”发表谈话,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1]这样,原来的三个现代化就变成了四个现代化。1963年8月,经他修改的《关于工业发展问题(初稿)》更进一步明确提出:我们要“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2]毛泽东所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很快被全党和全国人民所接受,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郑重宣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便是我们后来所讲的“四个现代化”的由来。
总之,从毛泽东的前后论述来看,他思想中的中华民族复兴,不是要恢复中国昔日的辉煌,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获得新的发展,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民主、独立、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人类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毛泽东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在他看来,除了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以下一些有利条件:第一,“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13]“这样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既然能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当然也能够从近代的沉沦中站立起来,实现伟大复兴,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用毛泽东的话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14]第二,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最大国家之一,它的领土和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相等。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15]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就是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中产生的,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同样也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956年8月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将中国与美国作了一番比较。他说:“美国只有一亿七千万人口,我国人口比它多几倍,资源也丰富,气候条件跟它差不多”,因此,赶上美国,实现民族复兴,“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应该。如果不是那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16]第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通过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是“解放生产力”。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必然使生产力大大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17]从而使中国能够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毛泽东就曾指出,中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除了地大物博、人品众多这些有利的因素外,中国还“搞了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比较,有很多优越性,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会比资本主义国家快得多”。[18]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