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4)

论毛泽东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4)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样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任务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后一阶段的任务是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而这两大任务是由中国革命的性质决定的。早在1928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上的斗争》一文中就指出:“中国现时确实还是处在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的阶段。中国彻底的民权主义革命的纲领,包括对外推翻帝国主义,求得彻底的民族解放;对内肃清买办阶级的城市的势力,完成土地革命,消灭乡村的封建关系,推翻军阀政府。必定要经过这样的民权主义革命,方能造成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真正基础。”[19]10年后(1939年9月),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更形象地把中国革命或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这两个阶段称之为“文章”的上、下篇,“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一道,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这是文章的上篇。我们现在正在做这篇文章,而且一定要做好这一篇文章。但是,文章还有一篇,就是它的下篇,就是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一篇文章,我们也是一定要做的,并且也一定要做好的。目前是民族民主革命,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这种可能性是会变为现实性的。不过,文章的上篇如果不做好,下篇是没有法子着手做的。”[20]也就是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基础或前提,只有上篇文章做好了,任务完成了,才有可能继续做下篇的文章,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不久(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再次强调:由于中国近代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2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或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第一个阶段任务的圆满完成。毛泽东对此做出了巨大贡献。用邓小平的话说:如果没有毛主席,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把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领导中国人民为完成中国革命或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第二个阶段的任务上。

对当时中国的落后状况毛泽东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1954年10月18日,他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庞然大国,但工业不如荷兰、比利时,汽车制造不如丹麦。有一句俗话,叫做‘夹起尾巴做人’,做人就是做人,为什么还不能尾巴呢?道理很简单,我们现在坦克、汽车、大口径的大炮、拖拉机都不能造,还是把尾巴夹起的好。”[22]1955年10月29日,他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吹起来牛皮很大,历史有几千年,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是一年才生产二百几十吨钢,现在才开始造汽车,产量还很少,实在不像样子。”[23]就是到了60年代,他在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还承认中国是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所谓‘穷’,就是生活水平低。为什么生活水平低呢?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什么是生产力呢?除人以外就是机器。工业、农业都要机械化,工业农业要同时发展。所谓‘白’,就是文盲还没有完全消灭,不但识字的问题,还有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问题。”[24]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