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农村户籍更值钱?(6)

【案例】农村户籍更值钱?(6)

【启示与思考】

在以往国民的印象中,城镇户口总是要比农村户口更有“含金量”。然而时至今日,这一状况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

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现在有多种途径。例如在有些地方是购置房产达到一定要求之后就能解决在城镇落户的问题;又如有些地方是在当地工作年限达到一定长度后就可以转为城市户口……但是想要从城市户口转为农村户口,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首先要找到愿意接纳你的村庄,然后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并且受到村镇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之后在相关材料上加盖公章。依地域不同,有些地方可能还需要证明自身在城市没有工作,并缴纳260元户籍费。但即使走完了以上流程,仍不一定能够成功落户,大多数情况下,当地公安局户政管理部门不会批准“非转农”。

要问起原因,熙熙攘攘,皆为一个“利”字。出现“农村户口比城市户口更值钱”的现象,根本原因还是如今的农村户口蕴含着更高的经济利益。对于这一现象,有学者认为,当前的土地制度使得农民难以真正“走出去”和“留下来”,一些地方的户籍改革试点中,甚至出现了原有城市户籍人口希望换成农村户籍的“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主要源于土地利益。由于过去发展城镇化、工业化以及“房地产化”,使得近年来土地大幅升值。为此,很多农民即便身在城市务工,也不愿意从农村户口变为城镇户口,因为变成城镇户口后就会失去土地,失去分享土地红利的机会。

与分享土地红利相比,可以享受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特定情况下有更多保障功能的新农合等等,倒在其次。而且也如专家分析,大城市落户难,中小城镇可以落户,但其城市的公共服务吸引力不够。

“农村户口更值钱”成为当下的流行看法,为公众带来了更多启示。它或者倒逼中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或者倒逼中国对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进行综合改革。

目前,因为土地利益,一些城镇户籍人口千方百计想变成农村户口,已经出现了一些不良信号。一部分城镇居民盯上了有升值空间或者即将被城镇化覆盖的农村土地,寄望转为农村户口而获得更多经济利益。也正因为如此,户口登记管理工作也出现了种种乱象,催生了一些违法乱纪行为,譬如通过非法手段拥有“双重户口”等。而类似于此的户口登记管理乱象,将加剧公众的焦灼感。

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整个社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水平,让地区与地区、城市与农村、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社会公共服务和福利水平差距缩小,让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不再具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从而,让居住证不再有那么高的“含金量”,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本着这样的目的和思路,对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也就不能再像过去城市建设一样,单纯追求城市的美观、城市的外观、城市的局部功能,而必须将社会公共服务和福利作为最主要的考量标准,每个城镇在建设过程中,都不能有半点忽视和放松社会公共服务与福利的想法,不能单兵出击,而必须统盘考虑,协调推动。要有产业支撑,能够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要有各种配套服务,能够为来到这个城镇的人没有失落感;要有完善的城市功能,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有幸福感;要有完善的交通体系,让进出这座城市的人来去方便。

一旦城市与农村、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社会公共服务和福利基本均等化了,没有多少明显的差距了,什么居住证、户口本等,都可以扔进历史的垃圾桶,让它成为一种记忆。

当然,在城镇化建设尚不能让居住证退出历史舞台的情况下,通过改革管理办法、减少人口流动阻力、填补公共服务和福利差距带来的社会鸿沟,也不失为一种过渡办法。但是,决不能等待的时间太长,等待的过程太痛苦。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