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忠林:退休不褪色的党员专家

鞠忠林:退休不褪色的党员专家

核心提示:“六十七载风雨路,矢志不渝赤子心。航空报国终不悔,鞠躬尽瘁写忠诚。”这是中航工业黎明航服分公司返聘专家、共产党员鞠忠林同志的真实写照。为了给“战鹰”装上自主研制的航空发动机,他披荆斩棘、一生奉献,即使到了退休的年龄,也依然奋战在科研生产、技术攻坚的最前线。

“六十七载风雨路,矢志不渝赤子心。航空报国终不悔,鞠躬尽瘁写忠诚。”这是中航工业黎明航服分公司返聘专家、共产党员鞠忠林同志的真实写照。为了给“战鹰”装上自主研制的航空发动机,他披荆斩棘、一生奉献,即使到了退休的年龄,也依然奋战在科研生产、技术攻坚的最前线。

与航空事业的不解之缘

鞠忠林1946年出生于辽宁沈阳,1964年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黎明机械厂航空发动机装配车间,成为一名光荣的装配工人。刚刚参加工作的鞠忠林认真务实,执着敬业,潜心钻研技术,积极参与厂里的改造革新。他从涡喷5、涡喷6开始干起,一干就是5年。

1969年,工厂开始选拔工人脱产上大学,鞠忠林脱颖而出,成为第一批赴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工人大学生,学习发动机设计专业。正是这3年的大学生涯,让鞠忠林掌握了发动机设计的理论原理,真正树立起了“航空报国”的远大志向,养成了许多一生受用的良好习惯。

1972年,鞠忠林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学业。毕业回到黎明后,他被分到了外场科,主要负责外场试飞的技术保障以及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虽然较为辛苦,鞠忠林却欣然接受:“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绝对服从上级指挥,绝对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当时,外场科的人员较少,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用户较多。因此,在外场工作的过程中,鞠忠林常年奔波在外,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途跋涉打乱了鞠忠林的正常生活,经常连一日三餐和睡眠时间都无法保证,他甚至习惯了常年的风吹日晒和蚊叮虫咬。“夏天天气十分炎热,飞机落地后发动机温度很高,我们要顶着高温马上进行处理;冬天户外天气寒冷,我们却不能戴手套,否则就会影响到产品的检修。”鞠忠林回忆道。

技术领域内的“权威人士”

多年外场科的工作经历让鞠忠林明显感受到,外场服务直接关系到飞行员的生命安危和企业的形象,因此质量要求更为严格,绝对不允许存在半点疏忽和失误。“这要求我们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每一个螺钉、螺帽都要认真拧紧,每一处保险都要认真打好……总之,要牢固树立‘用户至上、质量第一’的思想,产品交付时要先保质,再保量,要用敬业精神提高服务质量、占领市场、创造效益。”鞠忠林说。

鞠忠林还渐渐发现,外场工作技术含量高、问题复杂多变,极具挑战性,各类产品在外场使用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各种紧急突发状况。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全面掌握各类产品和零件的性能特点,还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面对紧急状况从容应对。鞠忠林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全能型”技术人才。

鞠忠林在外场科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40多年,几乎所有与他共事过的人都被他的工作态度深深打动。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做起,后来当上了公司销售部外场处外场室主任、公司一级技术专家,成为外场服务保障领域内的“权威人士”。

退休不改党员本色

2006年4月30日,60岁的鞠忠林光荣退休。在本应颐养天年的时候,他一天也没有休息,积极办理了返聘手续。有人曾经劝他:“鞠师傅,您歇歇吧!”他却摆摆手说:“我现在身体好,还有条件继续战斗下去!”

返聘后,鞠忠林担任了两年培训室主任,继续为航服工作献计献策。在积极协助外场完成保障任务、解决疑难问题的同时,他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各型产品技术理论培训、外场业务培训、质量安全培训,还经常为用户讲解产品的使用维护要求,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外场技术的传承和延续。“年轻时我使劲学,退休后我全力教。我希望将毕生所学全部教给他们,让他们学到些真本领,将航空精神发扬光大。”为了避免培训工作流于形式,他想尽一切办法,认真研究受众水平,反复修改教材内容,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力争做到理论结合实际,让原本枯燥的课程变得鲜活起来,极大地激发了青年技术人员的求知欲望。

“我希望自己能够一直工作下去,为党和国家再多作一点儿贡献。”如今鞠老已经67岁了,可只要谈到航空发动机,他身上似乎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他的一生有将近50年的时间陪伴着航空发动机度过,退休不改共产党员本色,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党员技术专家。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