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俄战争前的俄国海权战略(3)

论日俄战争前的俄国海权战略(3)

(二)海上力量发展的战略决策与实施

在中日甲午战争前,俄国海权战略需要关注的重点是波罗的海和黑海两大区域。在波罗的海区域,俄国与英国和德国都发生了一些利益冲突,因此俄国政府对于与这两个竞争对手的战争是有战略预测的。俄国高层认为,虽然无法指望俄国舰队能够战胜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但是英国人登陆之后则完全不是俄国庞大陆军的对手,因此英国并不被认为是最危险的敌人。对俄国而言,德国的威胁是最严峻的,因为德国拥有毫不逊于俄国的陆上力量。俄国政府最恐惧的是,大量德军能够搭乘军舰成功地在俄国陆军的侧翼或者后方登陆。在黑海区域,俄国的主要战略目的是限制黑海海峡落入敌国控制之下,并且为了避免重蹈克里米亚战争的覆辙,必须使黑海舰队远远优越于土耳其海军。同时,俄国黑海舰队一直梦想着重新掌控黑海海峡(如此则能解决黑海沿岸俄国领土的防御问题)。为此,自1885年至1903年,俄国一直在计划组织陆、海军协同远征。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波罗的海和黑海两大区域难以互援,而俄国所面对的主要敌手又各不相同,因此其战略发展计划是在两大海域发展两支能够独立作战的舰队,这是1880-1895年间俄国高层的战略共识。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后来导致俄国惨败的远东区域尚被视为次一级战区。虽然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俄国开始对远东投入越来越多的关注——最为重大的发展便是建造西伯利亚大铁路——但是俄国政府一直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防备德国的俄国陆军主力调离西方战线(这点甚至在日俄战争爆发后和战争中也未曾变化)。因此,在远东的军事力量增长是非常有限的。真正使得俄国海权不得不又增加一个重要战略区域的,是“三国干涉事件”。在此之后,日本成了俄国的重要潜在敌人,俄国被迫开始重新审视其海权战略。此后,俄国面临的问题不再只是在波罗的海和黑海两大区域抵御德国和英国,而且还必须将必要的精力投向远东防备日本,从而俄国开始谋求建设三大海域独立作战舰队。而就俄国的财政状况而言,它无力同时同等地发展三支独立舰队,因此不得不随着事态的发展变化而适时调整其区域优先发展权的分配。1895年10-11月,针对地中海问题召开了御前会议,会议再次重申加强波罗的海和黑海区域的力量,认为在太平洋地区挑选出合适的不冻港之前将优先发展地中海地区的力量。(25)1896年,在黑海舰队一直为近东“突发事件”处于战备状态的同时,远东局势萌生了潜在的对俄不利因素。基于新获取的关于日本的情报,俄国高层发现它之前的战略计划落后于日本海军发展的速度,日本庞大的海军扩建计划如果能够完成的话(26),至1903年时,日俄在远东的力量对比将非常不利于俄国,这使得俄国高层必须重新考虑太平洋舰队添造新舰的问题。1898年,当俄国在远东获得其渴望已久的不冻港旅顺之后,关于加强太平洋舰队的问题终于在俄国政府内部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对于东西两线的威胁,俄国政府最后决定必须全力维持在波罗的海的力量平衡,但在西伯利亚大铁路竣工之前则须优先满足远东的需求。

1900年,尼古拉耶夫军事学院的战略演习报告对于俄国在三大区域的海军力量配置作出了客观评判:虽然太平洋舰队已经增添了不少军舰,但是俄国在远东与日本的实力对比仍然处于弱势,并且估计在将来也很难超越日本;同时,随着俄国在远东集中了越来越多的力量,俄国在欧洲地区变得越来越弱;如果再不加强欧洲舰队的建设,那么俄国在西方战线将遭遇惨重失利。(27)当俄国专注于经营远东的时候,德国正在中东地区利用巴格达铁路(28)试图控制小亚细亚,奥匈也趁机在巴尔干半岛拓展势力,与俄国竞争(29)。德国以及奥匈在欧洲对俄利益的威胁,让俄国政府意识到有必要筹建从波罗的海至黑海的联合战区。德国被认为是俄国的首要敌人。1903-1904年尼古拉耶夫军事学院的战略演习报告指出,对德战争的导火索很可能是与德国在小亚细亚的利益冲突,也可能是巴格达铁路对俄在波斯湾利益的侵犯。(30)

1902年春,按照尼古拉二世的意见,制定了俄国海军舰船建造计划:使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力量与德国波罗的海舰队相等,使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力量与日本舰队相同,使俄国黑海舰队有能力穿过海峡进入地中海,使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二者的总体力量与德国所拥有的舰队相等。该计划的实现期限为21年(1903-1923),分为三个7年完成,其首先要完成的目标是加强黑海舰队。在该计划中,新造舰船需要经费15,200亿卢布,老舰整修和改造需要经费21,350亿卢布,同时相应的军港改建以及作战人员增加也需要大约30,650亿卢布,实现该计划所需的经费总共约为672,000亿卢布。(31)鉴于当时的俄国国家岁入不过25,000亿卢布,该计划的经费难题实际上根本无法解决。(32)

此后,经过海军部和财政部的几番商讨,直拖到1903年12月,海军司令部长官罗日斯特文斯基(З.П.Рожественский)关于1904-1914年军舰建造计划的报告获得了尼古拉二世的批准,不过此后不久爆发的日俄战争破坏了该计划付诸实施。在沙皇最后批准的计划中,依然着重于加强黑海舰队的建设,力图实现“博斯普鲁斯远征”,以使俄国军舰能够自由游弋于地中海。关于远东,与之前不同的是,在远东服役的战列舰预计将于1906年增至10艘。到那时,俄国在远东的舰队将强于日本。在罗日斯特文斯基的报告中,基于以上前提的假设(并未考虑到日本敢于在1906年前挑起战争),认为俄国在远东是安全的,在1906年后并无增加大型战列舰的必要,只需进一步添置布雷舰、炮艇和辅助舰。(33)至于在波罗的海地区可能爆发的对德战争,报告提出应当依靠配有装甲舰的鱼雷舰队,并且承认由于财政不足无法拥有与德国舰队同等数量的战列舰,同时认为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从黑海和远东调派增援舰队。报告虽然承认,对德战争开始后,太平洋舰队调往波罗的海,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但对于波罗的海舰队成功调往远东则认为是可行的,并且认为可以在对日战争时起到很大的作用。报告认为,与将波罗的海舰队调往远东相比,更加现实的做法是在地中海区域保留波罗的海舰队的一部分战列舰,并在黑海舰队突破土耳其海峡之后与其联合,而从地中海区域向波罗的海区域调派增援舰队是不会有许多困难的(报告故意忽视了英国的妨碍,关于这一点将于后文详述)。(34)

综上所述,俄国虽然对于远东越来越关注,但也并没有放弃在其他地区发展势力。首先,坚持在波罗的海地区保留一定的力量以防备德国;此外还曾一度特别关注黑海地区,并妄图实施“博斯普鲁斯远征”。同时,俄国对于巴尔干也不愿放松,在1902年与保加利亚签订了对抗奥匈与罗马尼亚的军事互助条约(1900年)。另外,俄国的商船和军舰还出现在了波斯湾(英国在此拥有垄断地位),这引起了英国的担忧,因为英国不愿在波斯湾出现类似租借旅顺口的事件。俄国这种多线进取的战略超出了其国力支撑度,其全球殖民的野心是无法实现的。库罗巴特金对此的评论比较中肯:“我对维特说,在我们沙皇的脑中有着规模宏大的计划。他要为俄国夺得满洲,使朝鲜依附于俄国,还梦想将西藏纳入俄国掌控,同时他还想取得波斯,不仅要夺取博斯普鲁斯海峡,还要夺取达达尼尔海峡。我们大臣基于各地的情势不同而耽搁了沙皇实现他的梦想,并令他越来越失望;他越来越觉得,他是正确的,他比我们更加理解俄国的荣誉和利益。因此,在沙皇看来,齐唱颂歌的别佐布拉佐夫集团的那些人比我们这些大臣更加正确地理解他的计划。”(35)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