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正”绝非小事。衣冠穿戴久了会沾染尘埃、污垢或破损,需要及时清洗和缝补。党员干部“正衣冠”,不是要让自己外表光鲜、服装整洁、举止端庄,而是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严于律己,正视缺点和不足,从自己做起,端正行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衣冠”代表着形象,反映出风气,是民心向背的“指示灯”。对党员干部而言,“衣冠不正”往往是一种向往享乐的思想、“得过且过”的懒散、“随波逐流”的消极、服从“潜规则”的陋习,久而久之,“衣冠不正无伤大雅”的模糊认识就形成了市场。“衣冠不正”隐藏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正衣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只有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才能保持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
要常反省,触及思想。“祸患常积于忽微”,不常反省,疏于拂拭,不知不觉就会衣冠不正、尘土满面,最终会腐化堕落,害人害己。心灵是行动的指南、思想的根源,心正,境界就高,胸怀就宽,贪欲就灭。党员干部要培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淡泊明志,常怀律己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正衣冠”要从正心入手,重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如果权不为民所用、利不为民所谋,人民群众是不会答应的。“吾日三省吾身”,经常问一问自己“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不忘责任担当,经常审一审自己的言语是否出格,行为是否出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道德节操是否秉持。
要勤拂拭,端正行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党员干部不可能不犯错误,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要勇于正视,敢于触及,勤于拂拭。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不漠视、不淡化、不回避、不推卸,剔除思想上的阴影、形象上的问题、行为上的瑕疵。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纠正,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要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看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要眼不瞎、耳不聋、想得宽、看得远,力求公平公正公道。要养成沉入基层、融入群众、深入现场的习惯,遇事奔向基层、接触群众,听民之所求,察民之实情,顺民之意愿。做到说情心不动,请吃嘴不馋,好处手不伸,权势不屈服,恫吓不畏惧。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委组织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