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食粮”切莫“束之高阁”

“精神食粮”切莫“束之高阁”

核心提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当工作遇到阻碍的时候,领导干部要善借“他山石”,攻破“本地玉”,开拓思路,集思广益,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方法和思路,加以改造变通,都可以成为服务民生、造福群众的“锦囊妙计”。善借“他山石”更要善辨“他山石”,要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有所取舍,做到学用结合,防止水土不服。

如今,各机关单位都在订阅购买大量的党报书籍,供领导干部参阅学习,提升个人素养,但是一些干部往往将“精神食粮”束之高阁,利用率令人堪忧。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对领导干部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对于紧密报道描述中央最新意见精神的党报书籍,领导干部当如获至宝,对其精华内容更应该精深研读、细细品味。然而,一些干部仅仅满足于把党报挂在架上,书籍摆在橱中,“精神食粮”成为装点门面的“道具”,看似场面壮观,实则是“花架子”、“纸老虎”。更有官员不时“雷语阵阵”,反映出部分官员个人素质、处事能力亟待提高。那么,“精神食粮”对领导干部有何帮助?

文化积淀,可以修身。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领导干部修身养性的宝贵财富,读诗,可以怡情,读史,可以明智。习近平曾多次号召领导干部要多读点历史,增加智慧。修智,修德,德才兼备,便是修身的理想结果。领导干部当依靠这座“宝库”,汲取营养,增长才干,提升素质,丰富内涵,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信仰坚定的可用之才。

文武之道,可以谋事。熟读政策,领会精神,领导干部做事时才会走对路子,瞄准方向,把握大局。相反,若是政策不清,理论不明,甚至误读、曲解上级指示精神,就会背离党和政府制定决策的初衷,自毁形象,贻害群众,影响大局。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好好消化“精神食粮”,为形势把好脉,为发展定好调,为原则划好线,为民生铺好路,以百倍热情谋事创业,引领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当工作遇到阻碍的时候,领导干部要善借“他山石”,攻破“本地玉”,开拓思路,集思广益,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方法和思路,加以改造变通,都可以成为服务民生、造福群众的“锦囊妙计”。善借“他山石”更要善辨“他山石”,要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有所取舍,做到学用结合,防止水土不服。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