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党:创新实干的寻宝人

刘敬党:创新实干的寻宝人

核心提示:刘敬党,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院长、教授级高工,一直从事地质理论研究和野外地质勘查工作。31年来,刘敬党和他的团队共勘查出金、银、硼、石墨、萤石等20多个矿种,潜在经济价值超过400亿元,找到了全国75%以上可加工利用的硼镁石矿资源,有效缓解了我国硼矿资源紧缺的局面。

畅销世界的科普读物《万物简史》中说,大约一个世纪以前,最知情的科学家所知道的地球内部的情况,比矿工知道的多不了多少——即,你可以在土里往下挖一段距离,然后碰上岩石,仅此而已。

即使到了100年后的今天,人类已经把航天器发射到太空的时候,我们对脚下的土地仍知之甚少。它充满神秘,更埋藏着关乎国计民生的宝藏。

刘敬党就是一位执著的寻宝人。

31年来,刘敬党和他的团队共勘查出金、银、硼、石墨、萤石等20多个矿种,潜在经济价值超过400亿元,找到了全国75%以上可加工利用的硼镁石矿资源,有效缓解了我国硼矿资源紧缺的局面。

“我深深热爱的就是地质这一行”

《刘敬党论文集》序言中写道:“通过十几年的野外地质工作,从地质填图到钻探编录、综合研究,从地质员到总工程师,我尝到了苦和累的乐趣。我回想已走过的人生经历,最幸福的事就是主持花园沟勘探项目,找到了全国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硼矿床。现在,我深深热爱的就是地质这一行。”

刘敬党,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院长、教授级高工,一直从事地质理论研究和野外地质勘查工作。1959年出生于辽宁锦州,1982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勘系。

要从地下寻宝,没有真本事可不成。从事地质工作的30多年时间里,刘敬党凭着一股“挤”劲和“钻”劲,利用别人品茶、散步的时间,发愤读书钻研。在刘敬党的办公室和家里,笔者看到了他最引为自豪的财富——几千册图书、大量的书报剪贴资料和读书卡片。

这些年来,他主持完成的“辽东硼酸盐矿床区域成矿系统与勘查评价”获2011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大石桥东部地区硼矿地质勘查”获2007年中国石化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宽甸县砖庙硼矿区成矿地质研究及找矿”获2006年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年来,地表及浅部矿体大多已被开采或发现,寻找深部盲矿体难度较大,找矿困难重重。刘敬党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好比在一块园子里翻地瓜,很多人翻了好多遍了,地瓜越来越少,你还用传统的方法,能找到地瓜吗?”是啊,刘敬党在找矿上,就是要突破锄头犁地式的传统思维束缚,用创新的理论和方法,找到心仪的宝藏。

1991年,刘敬党主持了我国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花园沟硼矿床勘查工作。花园沟硼矿床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前人在此进行了多次地质找矿工作,被认为无进一步工作价值,甚至国际上知名的专家也已做出定论。刘敬党没有被所谓的“权威”吓倒,把寻宝的目光坚定地盯在了这里。

在初春咋暖还寒的季节,刘敬党带领技术人员每天翻山越岭,开展大量野外地质工作。在野外钻探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在机台观察钻探岩芯的变化。每一次提取岩芯,他都揪着心;每一米钻进,他都认真关注,困了就席地而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花园沟矿区逆掩断层下盘终于找到了大型硼矿床,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经过勘测,该矿段系我国目前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大型硼矿床!

在一处处被传统理论判了“死刑”的地段,在一次次看似不可能探到矿藏的勘探中,刘敬党用他的创新理论,用他的“火眼金睛”,和他的团队寻找到了一处又一处宝藏。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