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平:别因个人的事耽误大伙的事

李孝平:别因个人的事耽误大伙的事

核心提示:59岁的李孝平今年又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这位老支书自1993年开始担任临邑县临邑镇卞庙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卞庙社区组建后,又高票当选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孝平虽然患癌切除左肾,却一直为2100名社区群众的幸福生活操劳奔波……

59岁的李孝平今年又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这位老支书自1993年开始担任临邑县临邑镇卞庙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卞庙社区组建后,又高票当选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孝平虽然患癌切除左肾,却一直为2100名社区群众的幸福生活操劳奔波……

民生工程赢民心

20世纪90年代初,卞庙村班子涣散,村民一盘散沙。村里的照明线路都能被盗,村民上访不断。1993年,李孝平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新官上任的李孝平,从抓班子建设开始,把村里威信高、能力强的党员动员进“两委”班子。接下来,他开始琢磨给大家办实事儿。

村里通往县城的土路,虽然只有1公里多长,却又窄又烂,村民出行不便。李孝平筹资14万元将土路铺成柏油路。随后,又带领大伙儿对村内8条街道进行硬化。过去,卞庙村村民吃水都要到村南老井去挑,很不方便。“连吃水问题都解决不了,还当什么干部!”李孝平多方联系协调,仅用20多天时间,就为村里通上了自来水,解决了长久以来村民们的吃水难题。

靠着解决一连串民生难题,村里的基础设施完善起来,李孝平也逐渐赢得村民信任。

带民致富显本事

“好干部就要带领群众致富。”这句话,李孝平常挂在嘴边。

李孝平开始走家串户,寻求致富良策。通过走访种养大户、加工大户以及老党员、老干部,李孝平深入了解本村产业优势,卞庙村最终确立竹编加工、建筑、运输3大特色主导产业,鼓励群众发展产业,发家致富。

要发展,难免碰到困难,李孝平遇事亲自调查,帮助解决。有段时间,从事竹编产业的村民,因成本高、利润低,积极性受挫。李孝平自费到南方考察原材料市场,通过直接进货,帮加工户降低成本。他还借鉴外地经验,成立全县首家竹编产业协会,实行进料、质量、价格、销售四统一,如今全村有60%以上的农户从事这一行,卞庙村也成为当地有名的竹编加工专业村,建起竹编制品批发市场。

村里的运输个体户遇到资金困难,李孝平帮助协调贷款,带动起12户运输户,他还带动村民组建起3支建筑队,多方联系建筑项目,解决了村里300多人的就业问题。

靠着3项产业,村民的腰包慢慢鼓了起来,人均收入由过去的二三百元,翻番到人均7200多元。

患癌症不忘乡亲

临邑县启动两区同建工程后,卞庙村与四里庙、王库子村合并成卞庙社区,李孝平当选为社区党支部书记。

从一个村的“当家人”变成一个社区的“主心骨”,李孝平担子更重了,干劲也更足了。他先后到诸城、邹平等农村社区建设先进市县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回来后,聘请淄博建筑规划设计院专家对社区进行总体规划。对群众关心的社区建设问题,实行阳光操作,定期公开相关事项,接受群众监督……李孝平忙得不亦乐乎。

就在社区建设如火如荼时,2009年5月李孝平查出肾癌,不得已做了肾切除手术。手术不久,他放弃在家静养,继续忙碌在社区建设现场。他说:“搞社区建设不容易,阻力不小,现在大家伙儿热情这么高,是好事儿,不能因为个人原因,把大伙儿的事给耽误了。”由于劳累过度,李孝平又晕倒在工地上,送进医院,检查发现他的肝部也长出肿瘤。为了不耽误工期,李孝平决定不做手术,靠吃药延缓病情。

李孝平拼命的付出,换来了卞庙社区群众的新生活。现在的卞庙社区,一幢幢住宅楼鳞次栉比,一条条水泥路宽阔平坦,绿化带里四季常青,小区广场健身器材应有尽有……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李孝平先后被评为县级道德模范,市级劳动模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工作者,省级劳动模范等。在卞庙社区群众心目中,李孝平是他们最好的当家人。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