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公仆”本色回归

如何促进“公仆”本色回归

核心提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汲取营养、开拓创新的根本保证,是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关键所在,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忠实践行群众路线,是新形势下防范和遏制干部出现精神倦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现实举措,更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根本之计。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汲取营养、开拓创新的根本保证,是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关键所在,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忠实践行群众路线,是新形势下防范和遏制干部出现精神倦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现实举措,更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根本之计。

近年来,曲阜始终坚持“百姓至上”理念、树立“民生优先”导向,实现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具体化、常态化,促进了“公仆”本色的有效回归,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护和欢迎。就忠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有以下几点思考。

忠实践行群众路线,前提是强化学习教育、牢固树立“百姓至上”的理念,核心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忠实践行群众路线,前提是强化学习教育、牢固树立“百姓至上”的理念。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当前,干部学历越来越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得越来越熟练,但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真正理解,不是读了几本书、了解了一些理论知识就能做好的。只有不断强化学习教育,反复学习、反复实践、反复认识,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真理、践行真理,才能更加坚定党性,才能不断挖掘思想上的局限、工作中的不足,才能提高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所以,学习教育是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的前提、解决问题的基础。我们始终坚持“百姓至上”理念,认认真真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分层次建立了经常性的教育引导机制,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深化了干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立场教育,回答解决了工作“为了谁”、“依靠谁”和“我是谁”的问题,真正使“百姓至上”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忠实践行群众路线,核心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找准穴位、抓住要害,才能真正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党内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群众所深恶痛绝。惩治“四风”现象,在思想观念上,我们始终坚持“百姓至上”理念、“民生优先”导向。在态度上,我们创造性开展了公开征集交办“群众最不满意的十件事”活动,广开纳言听谏渠道。在作风建设上,坚持“天天一线”,真正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工作方法上,我们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大力改进调查研究,努力增强工作实效。在制度机制上,我们注重建立长效机制,用制度的刚性约束权力体系和权力运行中产生的顽疾。为此,我们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二十条规定”和“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十条暂行规定”,严肃村干部作风建设10项纪律,扎实开展了以惩治为核心的“中层干部作风巩固提升年”和“村居党组织书记作风整顿年”活动,坚持“以德为先、实绩至上”和“重视基层、倾斜一线”的用人导向,全面推行干部工作和实绩周公示制度以及干部选拔任用全程实绩公示制度,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忠实践行群众路线,关键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重点是建章立制

忠实践行群众路线,关键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首先,“一把手”须时刻把握方向,充分传递动能,带领班子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活动落到实处,让领导班子步调一致,安其位、谋其政、尽其责、竭其智、展其长、成其事,形成“动车组”。其次,班子成员须积极主动配合。一根梁撑不起一座房,一块铁打不出一筐钉。班子成员要勇于改进作风、敢于自查问题、善于建章立制,这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取得成效的先决条件。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不管东西南北风、常委带头转作风”,以“树立标杆、向我看齐”的态度发动领导干部,自上而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现了抓工作“一竿子插到底”。大力弘扬“5+2”、“白加黑”精神,认真践行“马上就办”、“天天一线”工作法,倡导领导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出办公室、走进现场,走出会议室、走进一线,一批领导干部在历练中成长成才,为群众排忧解难、献策尽力的能力得到增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推进,“实干兴市”的大好局面初步形成。

忠实践行群众路线,重点是建章立制。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但要把群众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且要固化于制。群众工作是常态工作、长期工作,只有走上制度化、长效化的轨道,才能避免群众工作中的短期行为和“作秀”行为。因此,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课题。只有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才能避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为一种运动、流于形式,才能使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常态化长效化。我们着眼于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化,创新设计了两个制度载体,通过实行第一书记“1+1”制度、干部党员联户制度、第一局长“1+2”制度,由刚性约束规范确保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实效,使群众工作的运行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干部群众有载体、深入群众有平台、服务群众有渠道。

忠实践行群众路线,标准是群众满意,动力是改革创新

忠实践行群众路线,标准是群众满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工作能力强不强,作风正不正,群众最有切身体会,也最有发言权。因此,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评价的最高标准,这样才能取得群众信任和支持,才能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在践行群众路线活动中,我们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注重引导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实践,认真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多干群众欢迎、群众满意的事,完善了常委会议决策机制,实现了民主决策、一线决策和“开放式”决策;开通了书记信箱、网络问政平台,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创新建立了工作由“群众提出、群众交办、群众监督、群众评判”的群众批评监督党委、政府工作机制。这些探索实现了“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有效避免了工作“想当然”和群众意愿“被代表”现象的发生,有效提升了党委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忠实践行群众路线,动力是改革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思想文化呈多元化发展,如何妥善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如何妥善解决由社会领域深刻变化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更好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群众满意度等问题,成为践行群众路线面临的新课题。回应这些新课题,确保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实效,最大的动力来源就是工作创新。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一是理念思路的创新。我们树立了百姓至上、综合治理的理念,坚持民生优先导向,围绕群众关切,将更多的财力、精力投入到群众不满意的事中;树立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把群众利益考虑在决策之前、群众要求解决在实施之前、群众工作做在执行之前。二是体制机制的创新。活动中,我们不断探索改进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特别针对百姓诟病的工作效率和干事姿态问题,探索建立了“马上就办”工作体系,创新实施了“四零工程”,试行了党政领导班子向纪委全委会述廉制度。

这些创新性的实践适应了群众需求的新变化,充分调动了干部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群众路线更生动更有活力,这充分说明:创新是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向纵深发展、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

(作者为中共曲阜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