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如何在大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

德国如何在大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

在世界大变革当中,各国除了一系列正面应对之外,还有永无休止的矛盾与斗争,危机、革命与战争,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各国的社会发展与稳定,各国各有应对之道。德国在过去将近70年间,在这方面做得较好,主要是在政治、经济、社会三个领域作出努力。

政治领域的“定海神针”

二战后的德国政治改革,其程度之深,力度之大,史无前例。1848年法兰克福议会“运动”、1918年柏林革命起义、20世纪20年代魏玛共和国(有人称之为德意志第一民主共和国),都根本无法与之相比。这一次政治改革,把德国从一个历史上的封建军事专制国家和刚刚完结的希特勒纳粹独裁国家,改造成为一个基础坚实牢固的民主国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有人称之为德意志第二民主共和国),而且没有引起多少社会波动。这里的主要“定海神针”是德国人从历史中吸取了教训,具体说来,也许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新的立国原则清晰、坚定。1949年5月通过的德国《基本法》即德国宪法,虽则没有明文规定国家是选择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也没有明文规定国家是选择走盎格鲁-撒克逊模式道路还是欧洲大陆道路,更没有明文规定国家必须遵循哪种主义,但德国宪法十分明晰且坚定地明文规定了立国的四大原则。基本法第1条,要求将尊重人的尊严作为宪法体制的最高准则,另外三个原则是民主法治,联邦制,社会福利国家。

对上述立国原则,全国绝大多数公民及其各主流政党一直保持一致共识。尽管在战后初期(1945—1957年),德国社会民主党曾抱某些歧见,但自其1957年的《哥德斯堡纲领》公布之后,该党也完全认同了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艾哈德等人提出并推行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

没有“政治运动”,没有“大翻个,底朝天”。不论哪个政党或执政联盟上台执政,德国一直坚定遵循上述立国原则和全国共识,近70年来德国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改朝换代”式的国家领导人更替,只是不断适时地调整某些政策主张并付诸实施。

经济领域的坚持与稳定

二战后的德国经济可谓变革连连,主要有四项,其中最为重大的当数把第三帝国的“统制经济”改造成为“社会市场经济”。“统制经济”的意思似乎不必赘言。至于“社会市场经济”,即使在德国,至今也还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确的表述。笔者以为其要点有三:一是基于私有制和竞争,但私有财产不得用于损害社会,竞争必须是有序的;二是实行(广义的)市场自由(创业自由、营业自由、价格自由……),但不放任自流,为此必须建立一整套“人为的”竞争秩序,而不听任“自然的”竞争秩序;三是首先强调经济效率,同时又十分重视社会公平公正。

当今欧洲存在一大堆严重问题,但并不能认定旧大陆必死无疑。只要认真致力于进一步联合和改革,欧洲依然有希望,甚至可能重新辉煌。德国就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尽管面临上述重重困难,德国社会始终保持相当稳定,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德国经济增长一直由一种特殊的“稳定文化”指引着。德国人对经济“稳定增长”有特殊的感受和理解。这些感受主要来自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所经历的痛苦遭遇。一战后,1923年发生的天文数字的通货膨胀,让德国人从此染上了几乎是永久性的恐惧症;二战后1948年货币改革所引起的价格大涨,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心态。德国的这种“稳定文化”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致力财政平衡,偏向货币“从紧”,环境保护领先,技术安全第一,等等。这些都有助于人们理解:为什么德国在欧债危机中坚持要求重债国必须整顿财政,减少债务,缩小赤字;为什么德国在1999年欧元问世前其货币德国马克国内币值长期稳定,钱真值钱;为什么德国在环保事业与产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为什么德国早在40多年前就拥有磁悬浮铁路技术并在汉堡成功投入试运营而后来不在其国内推广,以及德国2011年宣布在今后10年内关掉本国所有核电站……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