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制度·改革·严控·监督
——专家解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五大关键词
年底突击花钱、超标准公务接待、公款旅游、超标配备公车、建豪华办公楼……
针对这些广受公众诟病的现象,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一一开出治理“药方”。专家表示,《条例》对铺张浪费行为的整治,凸显出五大关键词。
人民日报社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制度保证 《人民日报》
大兴艰苦奋斗之风,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正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切实推进节约型党政机关建设。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行动,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过硬作风取信于民、带领人民为实现美好梦想而奋进的坚强决心。
经济转型离不开“有为政府” 《人民日报》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又一次重大思想解放,为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怎样理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要求? 《光明日报》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吴敬琏:要有序放开中小城市落户限制 《国际金融报》
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有序放开中小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此外,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确认农民对承包土地拥有占有、使用、收益、流转权能。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体制改革需有刮骨疗伤的勇气 《环球时报》
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挑战,究竟用什么来化解人们的疑惑,凝聚新的改革共识?十八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再次调整,明确提出了体制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即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引入第三方测评契合改革方向 《南方日报》
长期以来,干部考核评价局限于体制内部,尤其是集中在上级部门和“一把手”身上,这很容易产生两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是评价自我封闭,不够客观中立;二是只对上级负责,漠视群众意见。第三方测评的最大特点和最大优势是独立于党政部门之外,是由与考评对象无隶属关系和利益关系的民间机构组织实施的评价。第三方测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外部评价方式。
“公考”降温这道题 《燕赵都市报》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热词”可以做我们观察社会的索引,当然,有的热词像童话里小女孩手中的火柴,亮一下就湮灭了,有的热词却像太上老君炉里的三昧真火,有点与天地齐老的架势。“公务员”就是后一类——— 凡贴着“公务员”标签的新闻,总能被读者从众多新闻中抽取出来,特别一阅,阅后还多议论,成为民间舆论。
他也是“北漂”人——青年毛泽东之路 《湖南日报》
“北漂”,一个现代名词,也称北漂一族。是特指来自非北京地区、非北京户口(即非传统上的北京人)、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包括外国人,外地人)。“北漂”人在来京初期都很少有固定的住所,搬来搬去的,给人漂浮不定的感觉,其自身也因诸多原因而不能对北京有更多的认同感,故此得名。
按以上概念来套第一次到北京的毛泽东,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北漂”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