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红利、体制活力与现代市场体系(7)

改革红利、体制活力与现代市场体系(7)

——新起点上的中国经济升级版

深化改革,为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离不开改革,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按照服务型政府的目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清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取消不合理的政策和制度规定,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近期,国务院加快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各地也有很大的动作。今后,还要继续清理行政审批工作,将该放的权放开放到位,将该管的事管好管住,为市场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制度,健全中央与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减少专项、增加一般”,完善地方税体系。同时,要研究推进房地产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改革,加强税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功效。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对成长型、科技型、外向型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政策。

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我国利率已经基本放开,将来还要适时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理顺资本价格;加快电、气、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稳妥推进农民宅基地、承包地的确权、颁证等基础性工作,建立农村土地依法流转、集约使用的体制机制;要加快破除电信、金融等领域的垄断。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倡导勤劳致富、支持创业创新、保护合法经营,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续地扩大中等收入的群体。

加快推进社会管理改革。一是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更好结合。涉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政府部门、机构之间基础信息要互联互通,建立综合的公民基础信息库,为社会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二是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通过改革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体制,放松准入,消除社会组织发展的障碍。创新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规范,促进人民团体的转型,使之成为联系、团结其他社会组织的枢纽型社会组织,逐步实现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将带来更强的创新实力、更优化的经济结构、更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必将提供更充分的就业、更高的收入、更蓝的天和更清的水,必将带来更稳定的民生保障、更踏实的百姓心态和更和谐的社会环境。在经济转型升级中,一步步夯实民族复兴的物质文化基础,一步步走近瑰丽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