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结构和鼓励创业,着力提高就业水平和质量。就业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追求的优先目标。就业是民生之本,搞不好就业,就会失去发展经济的主动权。保持合理的经济发展速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就业。由于经济发展、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原因,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降低,增长与就业的矛盾日显突出。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绝对数量巨大,如果不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满足劳动力就业需求,将会带来严重社会问题。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是要从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改善民生福利需要出发,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等途径,提高劳动力就业参与度,实现稳定性、实质性并兼顾专业技能与兴趣的就业,形成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
保持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收入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着力点。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切实增加收入,使人民能够公平分享发展成果。要保持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使经济增长实实在在地体现为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如果经济增长率很高,而收入增长缓慢,就会抑制居民消费需求增长,阻碍企业积累和发展,并且会制约政府更好地履行改善民生的职能,经济增长也将不可持续。要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改善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关系,尤其是提高居民收入比重。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劳动者报酬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1997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世界主要经济体近年来这一比值一般在50%~57%之间,比我国2007年的水平高出10~17个百分点,我国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占比明显偏低。我国贫富差距较大,目前基尼系数达到0.45,而且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没有明显改变。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是要协调好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增长与分配的关系,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包容性和分享性,使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贫困人口比例等反映发展的社会进步指标逐步得到改善,实实在在地增加社会财富和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提高资源环境支撑力,着力建设两型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须破解的难题。发展离不开资源,发展必然影响环境,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是要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统一,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的支撑能力。我国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导致巨大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下降,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日益增大。在经济发展的较低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入,社会对生态环境价值的评估不高,因而容易造成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但是,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不解决,发展就会“断粮”,民生就会“打折扣”。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是要克服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力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把让人民群众呼吸洁净空气、喝干净水、吃安全食品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
促进科技进步,着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动力。经济增长一部分由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导致,一部分由要素生产效率提高导致。要素生产效率可以分为“单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单要素生产率指的是产出与投入之比,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是常用的两种;全要素生产率是指除了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之外的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人类发展进步,科技创新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结构升级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现代经济增长主要靠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不是资源投入数量的增长,而生产效率的提高又是由科技创新和结构升级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归根结底要通过科技进步,推动结构升级,让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