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牛街乡大松坪村的公路,群众盼了好多年,牛街村要从三岔河水库引水,福田村还没有集体文化活动场所……”来自省委宣传部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杨红芬,早已经将自己融进了洱源县干部群众之中,融进了山村农家小院。她说:“群众的事,再难也要向前推进。”
2月28日,杨红芬和13名工作队员来到了“新家”。她兼任洱源县牛街乡党委副书记、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同时担任牛街村党总支常务书记。杨红芬很快跑遍全乡11个村委会,与基层干部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商发展工作新思路。
在洱源两次遭遇地震自然灾害时,杨红芬带领工作队员坚守岗位,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工作,个人积极为灾区捐款。同时,她在田间地头虚心向群众学习,从群众的角度审视和思索问题,撰写了《洱源县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调查》《关于在农村开展思想宣传文化工作极端重要性的一点思考》等调研报告和工作情况汇报,得到了省委宣传部领导的肯定。
杨红芬与工作队员围绕洱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总队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每月走访一批农户,每月召开一次群众座谈会,每月组织一场文艺活动,每月撰写一篇民情日志,每月参加一次民情体验,每月为村民做一件好事。今年“七一”时,牛街乡开展书法、美术、摄影、剪纸等民族文化展览,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也登台表演文艺节目,让她特别开心。
“我只是工作队中的一员,工作成绩归功于集体。”面对记者采访时,杨红芬极少谈及个人而是突出介绍部门的关心与支持。她兴奋地说,牛街乡正在建设“美丽乡村”,部领导为他们协调了200万元的项目资金。牛街乡的对外宣传广告牌,部里已经支持5万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