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文理科后
偏科学生很“受伤”
“对于我这种偏科的人来说,以后不分文理对我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今年初三的小韩说。
小韩介绍,他从小就喜欢历史,文科的成绩一直很高,但物理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成绩始终保持在中下等,这样整体的成绩并不突出。
他本来打算上高中后选择文科,这样就能避开自己的短处,发挥长处,成绩将会有明显的提升。“现在突然说不分文理了,虽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但我觉得我差不多能赶上,现在真挺上火的,我害怕高中的物理更深,我会落下更多。”小韩说。
沈阳市志成中学校长许艳丽表示,取消文理科在大环境下是一件好事,一些学生和家长认为文理分科能少学几科,但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她认为文理分科之后,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单一,理论性过强,比如一些学理科的学生对于历史地理知识完全不了解是非常不利于未来的发展的。
沈阳市奉天高级中学校长任军丞指出,文理分科时,很多理科生由于高中时不学政史地等知识,缺少文化底蕴,而文科生不懂理化生,思维缺少理性和条理。文理不分科,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大突破,这样就会把很多“偏科生”消除了。
文理不分科
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记者采访了10余名初三的学生,其中希望分文理科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偏科,而不偏科的学生表示听说今后各科难度会降低对自己没有太多影响。
目前就读高一高二的学生比较紧张,因为目前学生已经分文理科学习,不知道这个政策什么时候施行,会不会对自己有影响。
广全中学校长王法旭也提醒广大学生们,其实不要过度担心文理不分科对学习成绩的影响,除了极少数学生之外,大多数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应该是差不多的,因此也就没有理由怀疑这些所谓的“偏科生”学不好他们的“弱势学科”,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们不够努力。
因此,实现文理不分科,对于那些在各方面都很努力,注重对自己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知识全面发展的学生而言是有利的,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不分文理科,减负还是加压?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发布,各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措施也已浮出水面。其中,“文理不分科”一时成为微博热议话题。
@wbmcfy:有一种理论说,天才都是偏才。如果选人苛刻到每门都要好的话,要么埋没很多文或理的天才,要么累垮小小读书郎的身体。
@后进的三生:六科已经让高考生焦头烂额了,九科一起学不现实,学生负担会更重。而且名校老师私收学生、高考移民等歪风将更甚,势必会拉大学校与学校、地区和地区间的差距。
@刑法韩友谊:高中是为大学准备的基础教育,本应该文理皆备。我所教的文科生,大多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
@杨大明:过早分科会让相当一部分文科生不知道自然科学常识,同样也会让许多理科生不了解历史或人文地理风俗,不关心社会问题。此外,文理分科致专才多而通才少,难以产生大学问家。
@粟海海:毫无疑问,如果遴选人才的游戏规则不改变,“不分文理科”非但无法打破“一考定终身”的现状,还会关闭“偏科生”上好大学的门。
@熊丙奇:如果真正实现考试、招生分离,则并不用强调“不分文理科”问题。更进一步说,当前高考改革的关键就在招考分离,应努力突破集中录取制度。
@张剑:解决现行教育问题,取消文理分科只是第一步,但它并不是学生减负、教育改革的救命稻草。当务之急,乃是将选择权还给学校和孩子,逐步淘汰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选拔机制。让孩子可以不顾及分数的高低,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申请自己适合的学校;让学校可以根据孩子的知识储备、个性特长、平时表现等,决定是否录用。这种基于相互了解的双向选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考定终身的旧有弊端,从而在源头上为学生减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