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核心提示:中国未来二三十年的城镇化过程中需要的基础设施融资额在30—35亿元之间,这些融资需求,已经不可能完全通过税收、土地收入和地方融资平台等方式解决,而需要大力发展资产支持证券化产品和类市政债产品。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和决定公布以后,受到了社会广泛的欢迎和热烈的响应。公报中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么一个提法,这是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感觉非常震撼的一个宣示,感觉到中国在通往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十八届三中全会同时强调,政府要在简政放权、加强宏观调控、维护公平正义、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鉴于经济转型与金融改革具有协同性,我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经济转型与金融改革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中国奇迹源于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

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被称为中国奇迹。我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的包产到户开始,包产到户的本质就是将我国的农业市场化,进而实现了轻工业市场化、重工业市场化,现在某种程度上走向了金融市场化。中国奇迹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不断市场化,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变过程。

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长期习惯于10%以上的高增长。从2013年开始,我们正式告别“8时代”,即经济8%以上的高速增长的时代。所以,从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来看,2013年可能是标志性的一年。厉以宁老师最近提出,我国正在经历的“双重转型”,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即从农业社会进到工业、甚至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同时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而且我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是一个社会、文化、甚至地理层面都是非常多元化的国家。这么一个国家在如此剧烈的转型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全局。因此,增长应该是中国社会一个必须关注的焦点。但是,如果简单化地去保增长,无非是印钱和搞刺激计划。印钱的坏处很清楚,会带来通胀。如果说通胀带来的危害,对于成熟经济体还没有那么明显;那么,对于很多新兴经济体,诸如拉美国家等,很多经济崛起的进程就是被高通胀中断的。大规模刺激计划会延缓转型的步伐。我们经济政策最大的难点一直是要在增长、通胀、转型三者之间找平衡,既要稳增长,又要抑通胀,还要促转型,而三者之间往往是矛盾的,这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2013年以来的中央,包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兼顾三者的方案,就是拒绝短期刺激计划,简政放权,通过释放改革红利,同时构建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清除市场壁垒,激发经济活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换言之,一方面,更多地简政放权,让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构建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让市场的要素充分地流动,焕发市场活力。当然,改革效果的显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取决于改革的推进,我们既需要监督改革的进程,也需要研究长期激励机制来促进改革的可持续推进。十八届三中全会带来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成果,就是不光列了改革的方向、战略,而且还给出了时间表,并且还给出落实这些时间表的一些组织安排和制度安排。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