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民:三中全会的改革逻辑(4)

杨伟民:三中全会的改革逻辑(4)

核心提示:我们改革早已不像原来普惠式的人人得利的那种改革,那时候可能有一个部门提出方向并且能协调推动一些改革,但是到了调整利益格局的攻坚期,特别是我们到了只有全面改革才能深化改革这个阶段,没有一个高层次的推动机构,很多改革是难以推动下去的。

三中全会之后

三中全会出台了纲领性的改革文件,而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能逐步落实改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改革领导小组”)这样一个机构将如何运转?杨伟民说,有些改革方面的最大公约数现在还看不出来,有些还存在争议,所以我觉得要在中央统筹下推进,由改革领导小组这样一个机构来掌控全局,不能够自行其事一哄而起,胆量要大但是步子要稳,我们不能太着急,不是一个《决定》就可以把一切事情能够做完,要一步步来。

《财经国家周刊》:全面改革的纲领已经出台,接下来民众关心的是这些利好政策下一步如何逐步落实?

杨伟民:下一步怎么去推进这个改革,这个可能需要更耐心一点,别太着急。不是一个《决定》就能把一切事情做完,要一步步来,比如我们的领导小组怎么建?工作怎么推动?和过去的机制是否有一个联席制度?

在起草过程中,或者说整个社会似乎都有一种意见看法或者说情绪,认为是文件写的可能很好但是能不能落实,这次至少有三条能够看到这个决定不是写写而已,而是像总书记讲的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锤一锤钉下去。其一就是中央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这就有了组织保障,这个和过去是不一样的;第二非常明确地提出来到2020年这样一个时间段,如果不算今年,未来7年时间,完成60条改革任务,时间表说得很清楚。每一个地方的改革都有一个最后的边界底线,在这之前必须完成。

中央成立这样的机构其中有一个职能是督促落实,我相信下一步在健全机构、分解任务、加强领导等等各个方面,改革领导小组都会提出一个非常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财经国家周刊》:改革领导小组是怎样的一个领导机构?机构内部是什么样的架构?与原来政府部门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

杨伟民:我理解这个新机构就是一个高层次、全方位、做决策、抓落实的一个机构,以保障我们各项改革任务能够顺利地实施和完成。

我们改革早已不像原来普惠式的人人得利的那种改革,那时候可能有一个部门提出方向并且能协调推动一些改革,但是到了调整利益格局的攻坚期,特别是我们到了只有全面改革才能深化改革这个阶段,没有一个高层次的推动机构,很多改革是难以推动下去的。

从前一段时间大家对改革的评价包括诟病来看,我们在改革进入到深水区和攻坚期的时候,如果单靠一个部门来推动改革,特别是推动全方位的改革,显然很难胜任,任何单个部门都不可能承担起全面的重任,所以设计这样一个机构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能够将改革任务逐条地、分年度地积极稳妥有步骤地落实下去。

现在对一些具体领域的改革怎么改,虽然有一些领域是有共识的,但同时也有一些领域共识还不够,也就是最大公约数还看不出来,有些也有争议,所以要在中央的统筹下推进,不能够自行其事一哄而起,胆量要大但是步子要稳,所以有这样一个机构要掌控全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的,不能是休克疗法,我们是积小胜为大胜的改革模式,而且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有效的,所以我们要继续坚持。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