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汉字承载着历史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亡国了还可以复国,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无法翻身了。汉字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载体,它的组词造句记载了古圣先贤的智慧,而汉字本身的造字、演变、发展也最原始的记载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其中蕴藏着深厚的中国哲学与文化。古埃及文字发现后,一批专家研究了几十年才破译出来。而中国1899年发现甲骨文,几个专家几年时间就基本识读出来。这就是我们文字的一脉相承。“大”就是正面站立的人,其上加一横或一个圈,表示人的头顶,引申为天;“大”下部加一横代表地面,表示人站立在地上,演变为“立”字。结合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我们认为,“大”、“天”、“立”等字体现了古人“顶天立地人为本”的人本思想。
“教”、 “学”、“改”则体现了教育从娃娃抓起、黄荆棍下出好人的思想。“教”字,右边是一个反文旁,是手持鞭子的形象。左边,在篆书中,上边是两把“X”,即爻字,表示知识,左下是“子”,表示小孩子。这个教字,就是手持教鞭,把知识交给小孩子,反映了古人“教育从娃娃抓起”“黄荆棍下出好人”的思想。“学”字是简化字,源于草书,在繁体字中,它的下部是子,表示学习的人主要是小孩子。上边是两只手和一个“爻”字,表示手把手学习知识。而“改”字,左边本为 “巳” 字,也表示小孩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个小孩子犯了过错,用鞭子给他教训,使他认识到过错并改正。到东晋王羲之的楷书中,“教”字就是今天的写法了——左边为 “孝” 字。一方面是将会意字改为形声字,以孝作声旁;另一方面,则是古人认识到,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做人首先就要尽孝——百善孝为先。无论是《论语》、《孝经》、《三字经》、《弟子规》,都强调“孝”。这种尽孝思想还反映到古人对羊和鸦的认识,因为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因此,从“羊”的字,基本都是美好的、褒义的,如美善祥,而雅本义是鸦,现在表示高雅、文雅,也是褒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