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中国治理变迁30年 1978-2008(8)

俞可平:中国治理变迁30年 1978-2008(8)

官员廉洁。从经济体制的角度看,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是一个逐渐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的过程,是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在相当长时期中存在“双轨制”、资源垄断、法制不健全和传统文化影响等原因,官员的腐败和特权现象一直极其严重。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违法受贿案件10219万多件,查处5814万多人,其中县处级官员近411万多人,地厅级以上官员1400多人。12严重的政治腐败不仅会大大增加交易成本,从而直接增加公共支出,浪费国家钱财,打击投资者信心;而且会破坏法治,腐蚀社会风气,败坏公共道德,损害社会公正,削弱公共权威的合法性。因此,遏制腐败、建设廉洁政府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成为中国政府治理改革的重点内容。在廉政机构的设置方面,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成立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983年9月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1986年11月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决定恢复监察部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监察机关,1993年1月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与监察部合署办公,1996年中纪委监察部开始试行巡视制度,2003年中纪委和中组部正式组建巡视机构,2007年9月设立国家预防腐败局。在廉政法规制定方面,修订和制定了《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律师法》、《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审计法》、《政府采购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等一系列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法律和相应的法规。在廉政制度建设方面,先后发展起干部收入申报制度、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群众举报制度、纪检巡视制度、干部交流制度、干部责任制度、政务公开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客观地说,中国政府一直在加大反腐败的力度,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也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腐败现象依然相当严重,以制度创新遏制腐败,建设一个廉洁政府,仍然是中国未来治理改革的重点内容。

政府创新。政府掌握着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权力,在社会政治生活和公共治理中依然具有核心的地位,政府仍然是社会前进的火车头,官员依然是人类政治列车的驾驶员,政府对人类实现善治仍然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言以蔽之,善政是通向善治的关键;欲达到善治,首先必须实现善政。正如本文开头指出的那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进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并且已经取得无可否认的重大成就。但政府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主政治的向前推进、人民群众政治需求的日益提高,以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冲击,使得政府必然会面临新的挑战。此外,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也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在相当程度上助长公共利益部门化的决策体制;政出多门、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事不分、成本过高等现象还普遍存在;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还相对不足,其服务质量也需要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远没有确立;政府决策的随意性太大、失误过多,政策多变、政令不一等现象时有发生;政府行政法规体系还不完善,依法执政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仍然存在”13.因此,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仍然是一项长远而紧迫的任务,是中国治理改革的核心内容。中共十七大以及十七届二中全会,分别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性、重要性、指导思想、总体原则、重点内容做了全面的部署。根据这一部署,中国政府将通过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来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透明政府、效率政府和廉洁政府,“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14.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