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国: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2)

蒋建国: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2)

核心提示:《决定》准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准确把握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内在规律和客观实际,着眼于建立健全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强调从增强文化市场主体竞争力、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创新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政策环境等方面,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三、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

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初步形成,但目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文化要素流动仍然不畅,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按照《决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必须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大力推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

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建设。不断丰富文化产品市场,是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重点。要在坚持出版权、播出权特许经营前提下,允许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开,鼓励文化企业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等传统文化产品市场,建设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产品市场,培育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开拓农村文化市场。继续打造综合性、专项性、区域性文化产品和服务交易平台,拓展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领域。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加快建设一批大型现代文化流通企业和若干国家级文化产品物流基地,鼓励文化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等先进物流技术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构建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努力实现文化产品低成本、高效率流通和配送。

加强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文化生产所必需的要素交易市场,是文化市场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要有序发展文化产权、版权、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文化资产评估体系和文化产权交易体系,发展以版权交易为核心的各类文化资产交易市场。推进文化资本市场建设,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有效对接,充分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推进文化产权市场建设,加快制定完善著作权、企业品牌等无形资产评估、登记、质押、投资、托管、流转、变现等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依法进行股权、版权、商标、品牌等方面的交易。

加强文化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建设。文化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是政府联系市场主体的桥梁,充分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是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条件。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加强各类文化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建设,健全行业规范,完善行业管理,更好地履行协调、监督、服务、维权等职能。积极发展版权代理、文化经纪、评估鉴定、技术交易、推介咨询、投资保险、担保拍卖等各类文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制定和完善文化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引导其规范运作,为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创新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环境

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积极发挥政策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作用,为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切实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繁荣发展文化市场提供了重要保障。按照《决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扩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加强版权保护,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改革评奖制度,推出更多文化精品。

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政策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推进力度和实际成效。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越是深入推进,越需要不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杠杆作用。要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社会保障、土地使用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改进政府支持文化产业的方式,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扶持文化创新和精品生产、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文化产业项目研发,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研究和改进政府采购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办法,逐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制度,实行多种形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继续执行和逐步完善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贯彻落实和逐步完善人员分流安置、人才使用培训、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的鼓励政策,大力优化有利于文化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

加强版权保护。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离不开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有效的市场监管。要加快文化立法,依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版权登记,依法惩处盗版、非法出版、非法营销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严格执行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健全质量认证体系,完善相关登记备案和年检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格文化产品进入市场。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理顺互联网管理体制,尽快形成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文化市场秩序。

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优秀文化产品的大量涌现,是繁荣文化市场的根本前提。近年来,我国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数量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升,但文化精品仍然不多。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出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坚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最高标准,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不断提高对文化作品评判的导向性、权威性、公信度。改革评奖制度,精简评奖种类,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奖机制,充分发挥引导示范作用。科学制定文化企事业单位的考评标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统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导向要求与利润指标,推动建立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经济效益最优化。

(作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