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和22日,中葡双方继续举行第三轮会谈。在充满“友好融洽的气氛中”,对实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由于进展顺利,周南再次诗兴大发,吟咏刘禹锡的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预示着会变将有重大突破。结果,两天以后,双方宣布在实质性问题取得广泛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在双方政府代表团下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具体讨论和修订中葡双方会变中所提出的全部协议文件草案”,使澳门问题早日达成全面协议。中葡谈判的第一阶段至此告一段落。
但第一阶段谈判所取得的成果仅仅是初步的,澳门问题在走向达成协议的道路上还存在若干障碍,其中最突出的是葡萄牙向中国交还治权的时间问题。由于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因此,在第三轮会谈结束后,双方并不忙于举行新的会谈,而着重在外交上进行反复磋商,争取问题获得解决。
中国政府曾经一再表示希望在1997年收回澳门,甚至认为还可以提前一些,因为澳门问题比香港问题简单,理应比较容易解决。葡萄牙总统埃亚内斯1985年访华时曾说过:“我们认为澳门问题在1979年两国建交时已经达成友好协议,有了谅解,从根本方面已经得到解决。目前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容易解决的。”不过在谈到何时移交治权这个问题时,葡总统却昼避开谈具体时间,而强调:“我认为澳门总督高斯达务公开声称:“我认为澳门归还中国或治权之行使由葡国转达回中国的日期,应由两国商定,不能单方面地由一方指定,这是我以前及现在作声明的目的。”①由此可见,葡萄牙并不愿意接受中国政府的要求职,在1997年移交澳门的治权。
1986年11月17日,周南应邀访问葡萄牙。他在里斯本机场发表谈话表示,在20世纪末以前完成港澳回归祖国的大业,是亿万中国人民的意愿,也是中国政府的决心。但是葡萄牙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发言人巴度里则公开表示,中国在2000年以前收回澳门治权的意见难以接受,认为最适当的时间是在2017年。同时葡萄牙国内舆论界也有人大谈把澳门治权拖后到21世纪移交中国。面对这各情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于1986年12月31日明确表示:“在2000年前收回澳门是中国政府和包括澳门同胞在内的十亿中国人民的不可动摇的坚定参见1985年5月24日《人民日报》的《埃亚内斯在北京答记者问》和1985年8月16日澳门《华侨报》的《澳督高斯达关于澳门问题的谈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