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历史性任务,也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刚刚闭幕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镇化,从战略和全局上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对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城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我国中长期投融资和城镇化建设的主力银行,将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服务能力,在促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
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有序推进,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2.57%,实现了一些发达国家一二百年的发展历程,成就卓著,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发展奇迹之一。我国城镇化进程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要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推进城镇化,进而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这当中,必须解决好“人、地、钱”这三个主要问题,即人到哪里去、土地怎么用、钱从哪里来。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这就意味着要通过促进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避免出现“被城镇化”和“半城镇化”。
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同步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一体化发展,避免城乡脱节的“片面城镇化”。
坚持产城结合。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同步发展,强化产业的科技和自主创新支撑,避免缺乏产业支撑的“空心城镇化”。
坚持环境友好。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传承历史和文化,提高城镇建设水平,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粗放城镇化”。
坚持科学规划。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城镇建设用地以盘活存量为主,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通过科学规划合理界定城镇开发的格局、空间、边界和强度,体现有特色、有重点、可持续,一张蓝图干到底,避免“无序城镇化”。
坚持试点先行。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科学有序、稳步推进,避免遍地开花、一哄而起的“运动式城镇化”。
坚持金融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大、期限长,商业效益差但社会效益好,需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特别是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工具的作用,做好资金供给和资源引导配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