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怀邦:在服务新型城镇化中发挥骨干作用(3)

胡怀邦:在服务新型城镇化中发挥骨干作用(3)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有序推进,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2.57%,实现了一些发达国家一二百年的发展历程,成就卓著,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发展奇迹之一。我国城镇化进程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积极稳妥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

政策性金融以国家信用为支撑,介于银行贷款与财政投资之间,通过提供中长期、低利率的贷款,能够在新型城镇化中发挥“启动器”、“助推器”的作用,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城镇化将不断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开行将紧密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继续发挥骨干作用,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围绕战略任务,突出服务重点。今后,开行将确保每年发放贷款的60%以上投入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支持中西部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城际和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公路网建设、综合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教育、文化、节能环保、养老和健康服务业等领域的支持。特别是在棚户区改造领域,开行在今后5年每年将发放不低于1000亿元的专项贷款支持纳入国家计划的棚改项目。强化城镇化的产业支撑,支持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把支持城镇化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梯度转移结合起来,发展服务业,促进创业就业。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统筹,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质量。

编制融资规划,选择试点先行。推进城镇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开行将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统筹考虑各地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历史文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编制融资规划,按照控总量、低成本、中长期、可持续的原则融资推动,平稳释放城镇化潜力。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选择若干类型试点,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与开行的中长期投融资优势,先行先试,有序推进。

推动资源整合,管控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银政、银企合作,整合政策、财政、土地、金融、行政等五大资源,为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进入创造条件。规范发展现有融资平台,重组构建市场型、混合型、政府型等不同类别的城镇化多元投资主体和运行主体,积极探索“统一评级、统一授信、统借统还”,配合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有效管控风险。

创新服务方式,当好“综合金融协调人”。积极促进城镇化“最大潜力”和改革“最大红利”相结合,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推动土地体制、财税体制、国有资本、金融市场等创新发展。运用信贷、投资、债券、证券、租赁等综合金融手段,利用“一拖二”的集团架构优势,推动设立“专项贷款、专项债券、专项基金”,债贷组合、投贷结合,继续发挥软贷款的撬动作用,引导信托、保险、公积金等社会资金多方参与,形成共同支持新型城镇化的融资格局。

深化开行改革,为服务新型城镇化夯实基础。推动解决开行的长期债信、定位架构、立法等问题,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应有作用,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