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群众立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廉洁自律的品质作风。
群众立场:制度“硬约束”与思想“软约束”的联合作用
在革命战争年代,“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毛泽东曾说过:“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邓小平开启改革开放的原动力也是来自于改善人民生活。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今天如何具体地站稳群众立场、代表群众的利益?经过新中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奋斗,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巨大提高,但人民群众具体利益的领域拓宽了,特别是对公平公正等方面的精神诉求日益强烈。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不公、官员腐败,老百姓也不答应。现在,依然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但这还不够,还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精神利益”。如果以为我们现在事业发展了,有中等收入了,人民群众就应该满意了,于是对脱离群众的倾向放松了警惕,这是很危险的事。
在今天,维护群众的利益,当然主要应靠制度的硬约束,但制度也是由人来执行的,制度也不可能掌控一切,在制度与制度之间有很多灰色地带。官员们在面对种种诱惑时,选择这样做或那样做,有时并没有严格的制度可依循,要凭其自身的思想意识起作用。例如,一些正在上升期、很有发展前途的官员对自己及家人的要求非常严格,行事处处谨慎,洁身自好,以防止消极负面因素影响自己的仕途;而一些已经“船到码头车到站”,不再有升迁希望的、即将退出官场的官员却放松了自己,甚至抓住最后的机会狠捞一把,从而出现“五八腐败”的现象。他们都是在同样一套制度下,却做出了或自我约束或自我放纵的不同选择。所以,加强学习和作风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务实的工作方法:到群众中去“摸石头”
怎样才能实实在在地站稳群众立场?从工作方法上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讲,简单说,首先是在进行任何决策之前,都要以深入群众、求真务实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条件。如毛泽东深入调研,写出《寻乌调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名篇。他还专门写了《反对本本主义》研讨应当怎样进行调查研究。毛泽东十分珍爱这篇文章,因为它蕴含着毛泽东对进行革命工作必须深入群众做实际调查的体会,和对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捧着本本做决策的教条主义者的痛恨。邓小平也是著名的实干家。他有着“不管黄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务实精神。所谓“摸着石头过河”,石头在哪里?河在哪里?都在群众那里。所以邓小平反复强调“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在改革开放中,不坚持到群众中去摸石头,是过不了河的。
值得强调的是,政策实施的过程也同样需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反馈,从中准确了解到决策是否正确、恰当,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群众的反映和实际效果进行及时的修正和调整。如延安时期,粮食极度紧张,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不得已之下,决定大幅增加征粮。群众深感负担过重,普遍出现不满情绪。一天,边区政府开会讨论征粮问题时,一位与会县长不幸被雷电击死。事后有个农民说,雷公咋不打死毛泽东?毛泽东听说后高度重视,并立即调整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精兵简政,最后化解了边区的生存危机。再如邓小平提出的20世纪末实现的“小康”目标,一开始是根据他到东南沿海的调研结果测算为人均1000美元,后来又考虑到中西部地区实际情况降到800美元。党和政府的决策历史上还有很多类似的生动例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